一場綿柔春雨后,浙東平原的泥土地生機勃勃。慈溪市坎墩街道都市農業生態園半島花卉農場的30多畝地里,月季、繡球花迫不及待地綻出了新蕾。馬上就是賣花好時節,三十出頭的農場主陳速超的心情比花還急,一大早就在大棚里忙著修剪花枝。
陳速超念完大學貿易專業后,2015年下決心當上了“職業農民”。一年四季田間地頭伺候,臉被日頭曬得黝黑,但他這個農民當得別有新意:花苗、肥料、泥炭土、花盆、包裝盒等“原料”幾乎都是網購的。
因為被知識“武裝”過,他種田也透著知識味兒:為了減少快遞成本,盡量讓盆栽土輕量化;根據每月線上銷量統計,迅速淘汰掉“冷門”品種……
有知識就是不一般。半島花卉農場當年就實現盈利。去年一年,更是賣出了6萬多棵盆栽花卉,銷售額近200萬元?!袄麧檶⒔鼘Π??!标愃俪佳坶g的笑意藏不住。
“全市通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已有1000多人,其中三成以上是大學生涉農群體?!贝认修r業農村局人事科教科科長沈群超介紹,這里面有專業大戶、科技示范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共同的特點是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
慈溪是百強縣,隨著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不斷深入推進,當地大量農民“洗腳上岸”,也帶來了土地怎么種、農民誰來當的新問題。通過政策扶持、資金補助、培訓授課、免費推廣等手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成為當地破解難題的一項探索。“在我們都市農業生態園、大學生農業眾創園、青創農場‘三園合一’的3000多畝土地上,政府提供農業配套設施,大學生拎包即駐。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園正在成片崛起?!贝认捕战值缊F委書記魯仲凱說。
“農產品也要調結構,否則容易碰到發展瓶頸。”學土木工程專業的胡晶金既是大學生農創客,也是繼承父輩產業的“農二代”?!拔腋赣H那一代農民種蔬菜靠規模,利潤不高。我用品質拉住客戶,用定制化服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胡晶金說。
慈溪涌現出這些很不一般的農民,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到位。土地流轉、農技服務等公益性服務,農業保險、創業貸款等社會性服務,都可以在家門口的現代農業服務中心解決。知識多、政策好、服務到位,結果自然不一般:新型職業農民辦的1000多個家庭農場,畝均產出要比普通農戶高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