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莊烈士紀念碑前舉行莊嚴的宣誓活動(資料圖)
風聲嗚咽,訴說往事。陵園垂首,感念英雄。新四軍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殉國地,一草一木都蘊藏著史詩和傳奇。
劉老莊村以全國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美麗村莊試點工作為契機,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整村推進、全面提升,把劉老莊村建設成為紅色教育打卡地、鄉村振興示范點。
一段戰史,英雄忠勇傳百世
“兒離家已經年余……如家音回報,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边@是一封抗戰時的家信,寄信人是23歲的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2營第4連政治指導員李云鵬,他犧牲于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劉老莊村。今天,這封家信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珍貴館藏,默默訴說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抗御日寇、壯烈殉國的英勇往事。
李云鵬的妹妹李愛云告訴記者,1943年春,侵華日軍企圖合圍六塘河北岸我黨政領導機關。為掩護部隊和群眾轉移,82人的4連與1000多名裝備精良的日偽軍主力在劉老莊展開激戰。正如劉老莊烈士陵園正門挽聯“由陜北到蘇北敵后英名傳八路,從拂曉到黃昏全連苦戰殉劉莊”描述的那樣,82名勇士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阻擊日偽軍12個小時。
82棵青松亭亭如蓋,烈士精神世代流芳。任時光流轉,帶不走人間英雄氣。此戰后,4連得以重建,并被命名為劉老莊連。一個不朽的番號從此誕生,傳承80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宣講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跡幾十年,李愛云激情不減。國慶節前一個星期,她就接連去了淮安市翔宇北路實驗小學、淮陰小學、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3家單位,對學員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講不動了,我的后人還要接著講,牢記歷史、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責任?!?/p>
去年3月,劉老莊村被中組部列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后,劉老莊鎮牢牢抓住契機,以劉老莊村陣地建設為“點”,投入30多萬元,改造提升2000平方米的村黨群服務中心。以劉老莊村丁胡莊為“線”,將紅色美麗村莊試點與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結合,推進總投資約3000萬元的田園綜合體項目。以集鎮區域為“面”,投入6000萬元,圍繞桿線遷改、建筑整治、交通優化、設施完善等方面,改造提升鎮區3條總長2公里的主要街道。“感謝試點建設的機遇,現在從村到鎮,面貌煥然一新?!眲⒗锨f鎮黨委書記林奇說。
當年初心,傳承至今。劉老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林說了這樣一件事。2021年7月的黨群議事會上,村民蘇炳齊、洪翠平提出,自家到村幼兒園、衛生室的門前小路狀況較差,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朱林立即召開黨總支會議研究,全體黨員一致通過了自愿捐贈修路的決議。兩天時間,村“兩委”就收到了4.85萬元捐款。一個月后路修好了,村里給它起名“為民路”。
紅色精神,流淌在當地人的血液里。80年來,淮陰區堅持每年向劉老莊連輸送優秀青年到部隊。劉老莊村黨員長年堅持每年認領5個義務工,負責栽種1棵風景樹、服務1個網格、聯系1戶相對困難群眾。劉老莊村黨員李友生還整理了2萬多張八十二烈士歷史圖片,40年來定期外出宣傳,弘揚烈士精神。
一棵果樹,陵園前頭萬木春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里,有3棵巨大的碧根果樹,十月的陽光讓它的青果漸漸飽滿。
1960年,外單位向劉老莊捐贈了一批樹木,幾年后有幾棵樹竟然結出了可以吃的果子。當時物資匱乏,村民常進陵園撿拾果子充饑,認為這是烈士帶給老區人民的“福樹”。后來,經省農科院專家鑒定,才知道“福樹”是碧根果。
既然劉老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宜種植碧根果,劉老莊村便將它確定為主導產業?,F在,全村共種植碧根果樹1100畝,其中村民種植了260畝,余下為村集體或大戶種植。香莊農園老板朱海兵說,碧根果5年掛果、7年豐產,對個體農民來說投資太大、回本太慢?!拔业姆N植園提供了200多個臨時工作崗位?!?/p>
現在,全村7050畝地已經全部流轉到村集體,再由村集體發包給種植者。目前,除了3000畝地水稻,劉老莊已經發展出4個“千畝”,即1000畝林果、1000畝光伏發電、1000畝果蔬采摘、1000畝碧根果。朱林說,農村正在變農場。
從土地上松綁的村民,端上了新飯碗。除了外出打工,村里還引進一家服裝廠和一家食用菌加工廠,有300名村民在此上班,月工資在1500元到4500元之間。
去年,劉老莊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107萬元,今年有望突破150萬元。大頭依然是村集體700畝土地對外發包的租金73萬元,增長點在于村集體經營碧根果收益30萬元。
隨著村集體強大了,村里能為群眾辦的實事也就增多了?,F在,本村幼兒就讀幼兒園的費用、村民自來水水費、村民醫保繳費(每人50元)都由村集體埋單。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張貼著“磐石行動”服務群眾活動9月清單,包括理發、看紅色電影、書法比賽等。
一個決定,村民集體雙增收
2011年,劉老莊村大部分農戶搬進了紅色家園小區,只剩下丁胡莊遲遲沒有得到改善。2021年,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啟動后,鎮黨委和村黨總支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決定實施丁胡莊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投入3000萬元,打造保留鄉愁記憶的田園綜合體。
“本以為這個決定是將就妥協、就湯下面,事后才知道多方共贏、妙手回春,這件事啟發我們,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必須帶著群眾干、帶著群眾賺?!被搓巺^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這個項目,收獲了“三個想不到”。
第一是想不到項目建設這么快。項目占地總面積3000畝,僅用時3個半月就完成了項目建設。這里面既有67歲的朱林帶頭住在一線、干在一線,也有村“兩委”干部的通力合作、全程參與。這都得益于組織振興成效顯著,全體黨員干部動作快、勁頭足、效率高。
第二是想不到群眾支持力度這么大。2016年,鎮村就嘗試對丁胡莊進行提升改造,但當時矛盾多,群眾不理解,就暫時擱置、沒有強制實施。去年以來,老百姓看到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給劉老莊村帶來的變化,不僅積極擁護還大力支持。丁胡莊入口處的老樹,就是村民劉中兵從自己院子里移出來捐給村里的,樹齡已經80多年了。移栽的時候劉中兵說:“這棵樹放在村口,比放在我家,更有意義?!?/p>
第三是想不到實施效果這么好,富了村民也富了集體。首先,項目中的共享菜園已經投用,15畝150份地,自己種是每份地800元,村里代種1000元。其次,去年春節,依托改造后的初露新顏,村里在丁胡莊舉辦了光影嘉年華民俗燈展,吸引了周邊15萬人前來游玩,村集體經濟增收16萬元。同時,還帶動了十幾戶農戶向游客售賣烤腸、瓶裝水等,最多的一位農戶一個月賺了5萬元。
“建設中,我們引進了多個市場主體合作辦民宿、燈展等,村集體分到了三成收益?!敝炝终f,要說困擾,那就是村集體如何在二產項目中分享更多利潤。
去年,村集體領辦130畝碧根果,只是破題的一小步,更大的動作在后面。9月30日,駐村第一書記余峰去淮安市領取劉老莊騰飛農業發展公司的執照,它是村集體領辦的企業主體。該企業做的第一件事,是將村集體在本村投入種植養殖業的項目資金500萬元股份化,每股1萬元,允許村干部和村民入股。他表示,村干部領辦、村集體入股、市場化管理,才是村集體發展種植養殖產業正確的方向。“成立公司了,就應該按照董事會章程辦事,這就把村里主要負責人的經營決策行為約束起來了?!敝炝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