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橋口村大力發展桃業經濟,建設高品質桃樹基地2800余畝,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5萬元,人均年收入超過1.3萬元。
黨員帶頭種桃樹。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橋口村“兩委”集思廣益,召開群眾會。“那次會議開的時間最長,議定的事情最重要。”時任橋口村書記李景華回憶說。經過廣泛討論,干部群眾一致決定大面積發展桃樹種植產業。50多名村干部、黨員主動拿出自家承包地通過土地流轉連片種植桃樹,通過黨員做給群眾看、引領群眾干,徹底打消了部分群眾“不敢種”的疑慮。在黨員示范帶動下,橋口村民參與桃樹種植的熱情不斷高漲,當年種植面積就達到了800余畝,形成了千畝桃園的漂亮景觀。
協會牽頭做品牌。成立“錦果園”果樹種植技術協會,黨員劉敏擔任協會支部書記,定期開展果樹種植經驗交流活動,促進果農近距離學習果樹種植技術。針對年輕的高學歷黨員,協會舉辦統一培訓,邀請域外專業技術人員傳經送寶。為補足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動力,協會陸續引進了中蟠十一、中油四號、春美、春雪、紅玉等近30個口感好、市場需求量穩定、價格高的品種,注冊了“錦果園”商標,夯實橋口甜桃品牌基礎。
黨支部引領謀發展。作為省級旅游示范村,橋口村黨委利用桃樹做好集體經濟發展“文章”,通過舉辦桃花節和采摘節帶來的游客量,多舉措提高集體經濟來源。截止目前,橋口村已成功舉辦七屆“桃花節”、三屆“瓜果采摘節”,每屆接待游客達30余萬人次,帶動村民平均畝收入4000元,年創收可達1200萬元。村黨委的創業奮斗精神受到村民們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