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記特別實在,一點架子也沒有。”“黃書記剛來時白白胖胖,現在完全不像‘城里人’了!”在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西太平村,提起第一書記黃悅恒,村民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西太平村位于十渡鎮最北端,山高水豐、林多地少。2019年4月,房山區市場監管局干部黃悅恒被派駐到西太平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黃悅恒與村“兩委”擰成一股繩,帶領村民在鄉村旅游大道上闊步前行。
黃悅恒(左)介紹西太平村火繪葫蘆
制造“偶遇”融入村民
西太平村常住人口290多人,其中老人居多。為盡快掌握村情民情,進村第一天,黃悅恒就拉著村干部帶他走村入戶。“幾天下來,情況倒是掌握了一些,但鄉親們和我不交心啊。”
再三思索后,黃悅恒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制造“偶遇”。“老人家飯后乘涼,我就搬個板凳坐旁邊,聽他們拉家常。出村進村,我就捎帶出行的村民。”這不僅讓黃悅恒聽到了許多“心里話”,也讓他很快與村民打成一片。
“種點兒棒子,全都被猴子禍害了,你們管不管?”有次,村民劉奶奶家的莊稼被野生獼猴損毀,怒氣沖沖地問黃悅恒。黃悅恒先耐心安撫劉奶奶,待詳細了解具體情況后積極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損失。
去年疫情期間,有村民向黃悅恒反映:“家里沒有口罩了,買也買不到,咋整啊?”黃悅恒與派出單位協商,爭取到了1000個口罩,解了鄉親們的燃眉之急。
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樁樁實事,黃悅恒走進了鄉親們的心里。他說:“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才能換真情!”
轉變思路發展旅游
西太平村以前是絨山羊養殖專業村,養羊讓老百姓富了起來,但也把青山越啃越禿。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西太平村退牧還林。2016年,沒有收入來源的西太平村被確定為北京市低收入村。這兩年,村黨支部一直在謀劃轉型發展鄉村旅游。
轉型發展,黨建引領是關鍵。“咱們村道窄路遠,還能吃上旅游飯?”提起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不僅村民覺得搞不起來,很多黨員干部心里也沒底。黃悅恒便聯系產業轉型上黨課,帶領黨員干部“走出去”現場觀摩,增強了發展的信心和內生動力。“那些條件不如我們的,都能把旅游搞起來,我們咋不行?”
思想認識統一了,黃悅恒又忙著補短板。缺少宣傳素材,他就自學攝影攝像,建成西太平媒體資料庫,為旅游宣傳“備料”。他兩次赴河北淶水縣南峪村,學習民宿運營模式,為西太平村精品民宿產業落地理順思路。
藍圖繪好后,黃悅恒緊鑼密鼓地推進項目建設。2020年,西太平村精品民宿運營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北京火繪葫蘆”項目順利落地,既解決了景區運營住宿能力不足的燃眉之急,也為西太平村打造“太平福祿”文創IP攢足后勁。
既要當催化劑,也要當添柴人。黃悅恒在各類媒體發布西太平村宣傳報道60余篇,去年7月31日至10月8日,西太平村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景區門票、餐飲等直接收入68萬余元,帶動村民增收20多萬元。村民李春香把閑置住房改成農家院接待游客,每個月純收入萬余元。
“鄉村振興不只是景區振興。游客滿意、村民幸福,才能持續發展。”黃悅恒介紹說,西太平村引進分散式污水處理項目,實現了全村100%煤改電工程,采用空氣源熱泵取暖,衛生環保的同時也為冬季旅游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