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迎財神!咱孫莊今兒個要迎‘發展財神’嘞!”河南省中牟縣官渡鎮孫莊村鄉謠農場的木屋里,一年一度的“新春點子會”熱熱鬧鬧開場了。
這個木屋是孫莊村鄉親最看重的地方——產業專家辦公室。拼起的長條桌上,小番茄紅得透亮,瓜子糖果散落其間,鄉親們圍坐,一起商量著新一年的“大動作”。
點子會的召集人,是全國人大代表、孫莊村黨支部書記孫中嶺。來參加點子會的,有返鄉過年的游子,還有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孫中嶺笑著開場:“老少爺們兒,過年好!咱村這幾年變化不小,還想再往前奔,得靠大伙一塊兒使勁。今天別客氣,有啥想法,竹筒倒豆子,全說出來!”
“我先說!”90后孫晨天搶先站起來,他在北京一家信息公司上班。孫晨天說:“每年回來,都能看到新變化,心里可美。但我也發現個問題,村里這么多好東西,像我家大棚種的西紅柿,不打農藥,新鮮得很,就是賣不上好價錢。市里超市賣的西紅柿,有的一斤15塊錢,咱村里的才賣幾塊錢,這差距太大了!”
孫中嶺報了一組村里產業發展數據:50類有機菜、177座大棚、5800平方米育苗棚、萬噸級保鮮庫。可好菜咋賣上好價?冷庫咋用活?網銷咋引流?這也是村兩委一直在謀劃的事。
“當務之急是建起新的供應鏈和網銷平臺。要是能和新媒體達人、大學生合作,再和短視頻平臺、地圖軟件平臺牽上線,那宣傳效果得多好。”孫晨天說。
“線上抓流量,線下保質量。售后服務跟不上,一單差評毀所有……”在縣城蔬菜市場當商戶的劉愛美說話很直接。
“咱村的農產品質量沒的說,但得有長遠打算,和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消費者吃得放心、用得舒心,才會一直買咱的東西。”劉愛美以前做過銷售、電商,建議很務實。
孫中嶺聽了,不禁稱贊:“你們這些年輕人在外面見過世面,也有想法。3月份村委換屆的時候,愿意的話,回來給村里出份力!”
這兩年,村里“搶人”的架勢越來越猛: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送直播人才,焦作工貿職業學院幫助APP開發,省農業農村廳也來牽線搭橋。孫中嶺說:“2025年,咱村要來300個‘新村民’,大學生、技術員都有,咱們一起努力把‘鄉謠農場’搬上網!”
鄉謠農場園區入股村民孫趙強咧著嘴笑:“我把5畝地入股到園區,在園區里負責管理2個大棚,種、育、采啥都干,去年收入有8萬元左右呢!孩子考上大學了,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新一年,好好干!”
一場點子會看到孫莊村的新變化,也聽出大家對發展的期盼。
晌午,日頭冒了尖,木屋里的討論愈發火熱。孫晨天掏出手機邊演示邊介紹:“人工智能模型能預測銷量,咱得用上!用物聯網設備搞智能分揀,省人工還提效率!”00后研究生孫遷龍說:“食品安全數據我包了,檢測報告發到網上,透明!”
過去盼“咋出去”,現在聊“咋回來”;過去愁“錢哪來”,現在算“利咋分”;過去比“嗓門”,現在拼數據……飯香飄來,點子會結束。
離村時,孫中嶺拉著記者鉆進大棚,紅艷艷的西紅柿掛滿枝頭。這顏色,像極了孫莊村的日子——紅紅火火新一年。
本報記者??常欽??張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