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善鄉洋坑村是泰寧縣32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戶43人,于2018年實現脫貧。雖然已經脫貧,但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特色產業,村民大多以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無支柱型產業,經濟效益比較低,這重大的扶貧壓力可把作為第一書記的朱振愁壞了,為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使洋坑村脫貧摘帽的同時更好的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他決定從產業扶貧抓起,帶領著有創業意愿的村民積極找產業、尋路子。
觀賞魚養殖業近年來所展現的良好發展機遇和社會環境,一下子進入了他的視線。說干就干,朱振帶領村兩委干部到周邊鄉鎮進行了十余次實地調研,摸清觀賞魚養殖的發展思路和養殖技術,了解到其有廣闊的產業前景,如養殖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等發展優勢。加上洋坑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好的地理優勢,讓朱振確定了洋坑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觀賞魚養殖。
確定了產業項目,他馬不停蹄地向上爭取資金,當地鄉黨委政府也十分支持他的想法,在多方努力下,共申請到產業扶貧資金50余萬元,洋坑村也集體入股70余萬元。資金問題解決后,朱振主動成為了宣傳員、指揮員、協調員,帶頭為村民做思想工作,號召黨員和養殖大戶率先入股,同時為了打造產業鏈,形成規模產業,還協調泰寧閩華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技術入股,為養殖戶提供魚苗及統購統銷,實現養、銷一體化,在當地村黨支部的不斷宣傳、鼓勵下,儒坊村村民江德榮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決定進行嘗試。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于今年4月份,成功注冊了泰寧縣榮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啟他的養殖致富路。
目前洋坑村觀賞魚養殖項目正在進行“三通一平”工作。此項目總建筑面積約9790平方米,其中熱帶觀賞魚養殖區1370平方米(配套養殖用水加熱系統),冷水觀賞魚養殖區7700平方米,生活區占地面積720平方米,總計劃投資200余萬元,建設年可繁殖培育觀賞魚500萬尾規模的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蝴蝶鯉、地圖、皇冠、神仙、血鉆、小刁、孔雀、紅球、晶牡丹等二十幾個品種。預計年收入可達80余萬元,利潤率約達40%。
觀賞魚養殖基地項目落地洋坑村后,其獨特的優勢不僅能豐富開善鄉農業種養種類,成為該鄉富有活力的一個特色產業,還將增加村級集體收入,拓寬廣大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并帶給村里貧困戶更多的就業機會。產業激活了長遠發展的“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戶走出了一條脫貧新路子。
習總書記說:“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扶持及全鄉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開善鄉堅持脫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形成了棘胸蛙、小龍蝦、鰻魚、觀光魚類養殖等主導產業,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全覆蓋,脫貧工作成效顯著。下一步,該村也將積極配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戶的積極性,搞好整個觀賞魚產業鏈,壯大集體經濟,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