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是十三五貧困村,原來只曉得種田,經濟收入單薄,現在通過選派第一書記,幫助我村創建農副產品加工廠,發展五黑烏雞和醋血鴨等特色產業,80%貧困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2020年村集體收入68萬元,入股貧困戶年均收益達1萬元以上,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了!”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文橋鎮仁溪黨支部書記伍小寶激動地說。這僅僅是廣西全州縣人才扶貧的一個縮影。
結對幫扶,干部人才向貧困一線匯聚
“不讓群眾哄下臺,要讓群眾富起來……”這是全州縣才灣鎮七星村第一書記尹玉來上任時,公開作出的鄭重承諾。在基層,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尹玉來剛到村里,原黨支部書記就因病去世了,他立即將這個情況向鎮黨委請示匯報,及時選優配強了黨支部書記,并聘請了一名農科員,加強了村“兩委”班子力量,發展冷水魚養殖、柑桔種植等特色產業,七星村黨支部被評為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
據了解,該縣為打破城鄉發展壁壘,建立完善干部人才聯鄉包村幫扶機制,大力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活動,選派70名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和658名工作隊員駐村扶貧,加快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同時,從縣農業農村局、文廣體旅局等部門單位選派業務型、技術型干部60多名,組建“流動講師團”,到18個鄉鎮、286個村(社區)開展扶貧創業技能培訓。投入60多萬元開發“全州全域黨建云”軟件,建立縣、鄉、村三級黨建“云互動”視頻系統,推廣使用宣教、監管、保障、服務等四大智慧系統,舉辦扶貧政策學習培訓、柑桔黃龍病綜合防控助力脫貧攻堅技術培訓等210余場次,培育電商青年英才、米粉行業經理、“醫聯體”專家等特色人才隊伍8支9600多人,切實增強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筑巢引鳳,本土人才向貧困一線回流
“我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就接到了老鄉桂林煜皓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勝剛的邀請,請我回老家廟頭一起做旅游產業園。當時我一聽到工作地點是老家,可以帶動地方發展,我就回來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植物學博士蔣日紅聊起選擇在鄉村發展時這樣說。“我是全州人,多為家鄉做貢獻”成為所有全州人、所有在全州工作的外鄉人的共識。該縣成立全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本土人才引進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為本土人才返鄉創業“牽線搭橋”,助力全州發展。
據全州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石桂祥介紹,近年來,該縣針對人才缺、引才難、留才難等問題,創新開展“筑巢引鳳”本土人才回流行動,吸引了大批優秀本土人才回家鄉創業就業、服務家鄉發展。
該縣利用春節、國慶節等集中回流時間段,對返鄉人員進行調查摸底,實時、準確、動態地掌握返鄉人才的基本情況、就業需求和創業意向。打造縣人才創業孵化中心,在全縣18個鄉鎮創建人才工作服務站,深入開展人才返鄉情況調查。據統計,2020年以來,全縣返鄉5.8萬余人,其中在讀大學生和大學應屆畢業生2.3萬余人,有回鄉創業就業愿望的7000余人。組建全州縣大學生聯合會,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投身公益事業、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平臺。建立全州籍大學生微信群、QQ群,吸納600多名全州籍高校學子入群,大力宣傳推介家鄉,及時發布政策,提供就業咨詢、就業信息發布等服務,引導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奉獻家鄉。創建扶貧車間92個,設立公益扶貧崗位310余個,為本土人才在家門口就業搭建平臺。以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通過寄一封信、發一條短信、打一個電話、建一個微信群等“四個一”方式,鼓勵和引導1482名農村本土人才回全州發展。
政策傾斜,企業人才向貧困一線集結
“我回來投資辦企業就是看中全州這些年營商環境的變化,無論是硬件的還是軟件方面都令我們滿意。”桂林賜佳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榮軍說。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為廣招天下之英才入企扶貧,該縣建立領導干部直接關護優秀人才制度,制定下發了《全州縣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引進辦法》《全州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工作者選拔辦法》《全州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指導員選派辦法》等3個辦法,出臺學費補償、創業補貼、就業獎補等系列優惠政策,推動人才向企業聚集,實現脫貧攻堅、企業發展互促雙贏。
該縣按照《全州縣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引進辦法》,實施“非公有制企業白領計劃”,采取高校“聘”才的方式,從高等院校先后招聘85名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非公有制企業創業就業,柔性引進各類專家人才58人,建立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工作站6個。據全州縣湘源惠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唐軍榮介紹,該公司從北京理工大學引進3名博士人才,成立了信息安全研發團隊,開發農產品網上交易網站,2020年通過電商成交訂單16400余筆,交易額達5.3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042戶6998人,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就業增加。
同時,根據《全州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工作者選拔辦法》,選拔政治素質好、管理能力強、對企業黨建業務把握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企業人才136人從事黨務工作,其中通過選舉擔任黨支部書記45人,副書記21人,支部委員60人。落實《全州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指導員選派辦法》,在機關黨員干部和離退休干部中擇優選派105名黨建指導員,每個季度到企業調研指導不少于1次,幫助開展“三會一課”“技術攻關”“公益扶貧”等黨建活動。
桂林全州米蘭香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汪麗說:“通過才灣鎮黨委選派黨建指導員入駐公司,指導我們孵化建立了黨支部,成立了黨員技術攻關小組,新研發干、濕米粉加工技術3項,推動企業年產值達1.03億,并與15個鄉鎮45個村抱團發展“稻魚共生”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實現每村每年收入超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