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支部引路、黨員鋪路、能人帶路,引領群眾找思路,謀出路,奔致富,為鄉村振興筑牢了堅強有力的堡壘陣地。
支部引路,理清鄉村“新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號召力和引領力,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和村民代表大會、群眾“夜會”為載體,圍繞“十四五”發展規劃、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和20字總要求,探討發展目標,規劃鄉村布局,制定實施方案。采取“接地氣”調研,“接天線”觀摩形式,線上線下學習先進地區的鄉村振興經驗做法,定準鄉村振興“新坐標”。依托生產基地、行業協會、農業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等17個兩新黨組織,推行“黨建+生態農業”“黨建+生態旅游”“黨建+特色品牌”等模式,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56個行政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830余萬元。
黨員鋪路,找準鄉村“新出路”。成立170支由“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黨員”組成的2000余名鄉村振興“先鋒服務隊”,進村入戶宣講鄉村振興政策,帶領群眾開展鄉村治理,修筑延伸產業路。實施“雙培雙帶多促”行動,以“一帶二幫三·先鋒促脫貧”帶富工程為載體,建立黨員引領“孵化”基地17個,培育、激勵186名帶富黨員自主發展創業。以“1+1”“1+N”形式開展聯系技術指導服務,帶動1792名“后進黨員”種植新品種高效油茶達5000余畝,建設標準化立體種稻養魚、養魚養螺基地13個,帶動831戶黨員戶脫貧摘帽。
能人帶路,踏上鄉村“振興路”。探索推行“能人+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創業致富帶頭人產業培育發展基金”,聘任47名創業能人為鄉村振興創業顧問、導師和技術指導員,組織群眾開展種養技能培訓、創業培訓達3260人次。建立健全“網格化能人帶路”機制,組織1名能人帶動5-10戶農戶發展1-2樣特色產業;1個村民合作社幫助1-2個村民小組保價收購農副產品、提供上門技術服務。目前,共有193名能人帶領536戶農戶成立生產加工茶葉專業合作社,就近就地為3600余名群眾提供創業崗位,形成以點帶面的聯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