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周末,小娃咋還窩在家?”前段時間,貴州省納雍縣先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增揚例行走訪脫貧戶,進入蘇學敏家,習慣性地往里屋探了探頭。
“最近老說喘不上氣,跑了4家醫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正為這犯愁。”蘇學敏很無奈。
“愛人患有肺結核,他要照顧家,不能外出打工。這下可能有返貧風險。”周增揚立即召開群眾會,向大伙兒通報情況。經過民主評議、上報鄉里、縣鄉村振興局牽頭審定等程序,蘇學敏一家被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對象,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
“村里幫忙聯系醫院,一分錢沒花,給孩子做了手術,還給我找了份護林員的工作。”蘇學敏也鉚足了勁頭,“只要合作社有活兒,我就搶著干。”
貴州省綜合運用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3種方式,健全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防止返貧致貧。
動態監測不僅要“防漏”,還要“防錯”。“陶學光一家,近期就醫費用較高,存在因病致貧風險。”貴州省鄉村振興云平臺上,一條預警線索由納雍縣衛健部門發出,送達先鋒村。周增揚隨即召集村干部入戶核實。
門口停著轎車,房子寬敞明亮,戶主還打理著自己的生意。一番走訪,周增揚松了口氣,“看病的確花了不少,但有一定比例報銷,沒有對生活產生明顯影響。”
納雍縣依托貴州省鄉村振興云平臺,搭建起行業部門防貧預警數據交換機制,行業部門發布預警線索后,基層干部入戶核實,確認無誤才能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
2021年,平臺面向全縣發布1.9萬余條預警線索,將17戶納入監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1月,貴州省低收入人口“防漏”監測預警系統共監測數據信息24萬余條,發出預警信息6萬余條,及時將新增符合救助條件的0.16萬急難群眾納入兜底保障范圍,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