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牌子背后就是一項項檢查、考核,眾多的牌子加重的是基層負擔,影響的是基層干部的干事熱情和服務質量。2023年以來,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把“摘牌減負”行動作為減負賦能的開篇之舉,構建組織、民政、人社等多部門聯動機制,全面摸排全區115個村社區懸掛機制牌子情況。
該區堅持“清理一批、精簡一批、保留一批、整合一批”,系統研判,形成“摘牌減負”行動指導目錄,除保留村級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等4塊標牌和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個標識外,其余機制牌子須在室內集中展示。“以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外墻上有10多塊牌子,現在少多了。”北京路街道插旗山社區黨支部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鄭維君說。
摘牌后如何防止反彈?該區建立了準入審核備案制度,對清單未明確的工作事項,確因工作需要需由村(社區)協助辦理的,由區各職能部門提出申請,經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后才可納入清單。對隨意增加基層負擔的行為,一律嚴肅追責問責。同時,該區還建立部門聯系村級組織“N+1”工作模式,強化相關職能部門“點對點”幫扶指導,確保“應摘盡摘”,防止“邊摘邊掛”。
“自開展‘摘牌減負’行動以來,我們出臺了《關于建立‘六項清單’推進村(社區)‘減負增效’的十一條措施》,通過從制度層面上的保障,進一步確保摘牌減負不偏差、不走樣。”紅花崗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說。
牌子減少不是終點,提升基層服務效能才是目的。紅花崗區堅持以摘牌減負增效能,深入推進“鄰聚力”黨建示范創建工程,圍繞15分鐘“網格黨建服務圈”建設,全面推進“一站式”服務、錯時延時、預約上門等服務,設立“首問窗口”“紅色代辦”“微心愿”,擴大服務輻射范圍,確保黨群服務無時差。海龍鎮貢米村減牌后,在一個大廳即可實現黨建、民政、綜治、衛計、農服等工作多口歸一,統一辦理,服務內容也更加精細。
通訊員 王聰 劉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