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兒的大米真好吃,再賣我們幾袋吧!”最近,河南省平頂山市市民李杰夫婦,黏著曹鎮鄉曹東村黨支部書記王新永“買米”。這讓王新永既高興又有點為難,“實在對不住,除了家里自留的一些,今年我們種的大米都被‘搶’光了。”
曹鎮鄉瀕臨白龜山水庫,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種植水稻13000余畝。2017年,“曹鎮大米”入選《河南省知名農產品品牌目錄》,同年,又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
但曹鎮人并沒有因此驕傲自滿。為進一步提高大米品質,打響“曹鎮大米”品牌,去年年初,王新永在鄉黨委的支持下,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近300畝種植生態水稻。他帶著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和農技人員,到原陽、長垣等水稻產區實地考察、學習,反復比較,最終引進了黃金晴等優良稻種。
“近幾年,有些農民圖省事,不注重水稻品質,結果產量低還賣不上價。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只要東西好,就不怕出不來大價錢。”王新永種糧,是4月下種育秧、10月收割,水稻足足在地里待了190天,比傳統水稻多生長了50來天。其間,王新永按照新型生態水稻種植方法實施田間管理:懸掛滅蟲燈、粘蟲板進行物理防蟲,采用人工除草……也正得益于此,種出的水稻品質好,受到市場和消費者青睞。“我種的稻米比普通大米貴一倍,仍供不應求。”王新永說,下一步,他打算帶領更多農民種植生態水稻,打響“曹鎮大米”金字招牌,賦能鄉村振興。
“今年,我打算地里只種一季,其余時間讓土地休息,這樣種出來的水稻品質會更好,賣出更好的價錢。”曹東村村民陳國良去年跟著王新永種了3畝多優質水稻,新的一年,他種植優質水稻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