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靈山鎮高寨村,位于羅山南部山區,毗鄰靈山風景旅游區,座落在國家級董寨鳥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這里風景秀麗,有千年豫楚古道、有著名的蓮塘飛瀑,有豫南古村落。高寨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25000畝,耕地面積2000畝,村支“兩委”5人,黨員58人,全村18個村民組,總人口2094人,其中脫貧戶32戶68人,監測對象5戶11人,村里依靠著多彩產業興旺,繪就了“村莊變美、村民變富”鄉村振興新畫卷。
走進高寨村,彩色的宣傳墻繪美輪美奐、農家小院布局有致、村內花草樹木交相輝映,干凈整潔的水泥路縱橫全村,一幅鄉村田園風光畫卷呈現在眼前。“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我認為很辛福。出門水泥路,家門口可務工,村里建有小廣場,夜晚的時候跳跳廣場舞,日子越過越美。”高寨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芳雖是位女同志說話快人快語。
近年來,高寨村“兩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利用上級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鼓勵各村民組立足村情實際,以效益為中心,找準集體經濟增長點,依托龍頭企業,通過集體資產出租等形式,發展具有穩定收益的村集體經濟項目,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987萬元,為全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農民有活干、有錢賺,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增加了,增的不僅僅是經濟,更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王桂芳介紹。
盤活閑置資源,為集體經濟添動力。村“兩委”將管好用活村級集體資產,作為施策重點、聚焦靶向,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挖掘、整合閑置類集體資產,通過資產出租或入股經營的方式,搞活存量資產,發包和租賃經營,以存量換增量,拓寬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圍繞本村山高林密的優勢,村干部解疑釋惑細算經濟賬,鼓勵種茶大戶承包村級集體茶場,高寨村現有毛安茶場、江叉子茶場等優質茶場,采取種茶大戶承包的方式,村集體每年可獲得茶山承包費2100元;開發優質茶園,合理利用村集體荒山荒坡,支持鼓勵返鄉創業青年高尤福租賃紅山750畝山場開發種植優質茶葉,村集體作為鼓勵免除其第一個五年集體資產使用費,從第六年開始按照當年茶葉營業額的10%收取費用,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經濟收益7.5萬元以上,閑置土地資產找回開發利用價值,為促進村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發展特色產業,為集體經濟增潛力。村“兩委”堅持按照“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思路,采取引進和自育相結合的方法,立足轄區特色企業,以產業興旺為出發點,以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為落腳點,結合鄉域實際,通過多領域、多角度、多模式的探索,發展以惟馨花卉為代表的花卉種植業,建設高寨村蘭花基地智能化溫室大棚,總投資50.95萬元,由河南惟馨花卉有限公司租賃使用管理經營,租賃期限10年,第一個五年經濟效益周期的租賃費按照該部分投資額的6%結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3.057萬元;壯大以靈豐園為代表的設施農業,投資建設15座果蔬大棚,總投資54萬元,由羅山縣靈豐園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租賃使用,租賃期為10年,每五年為一個經濟效益周期。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24萬元/年,2022年,靈豐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新發展藍莓100畝、草莓50畝、葡萄100畝、冬棗50畝,建休閑觀光長廊230米,建休閑觀光餐廳6個,客房6間,初步行成了集綠色種植、生態觀光、采摘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實現企業和集體經濟同步發展壯大。
龍頭企業帶動,為集體經濟添活力。村黨支部從經濟發展的“后臺”走到“前臺”,以流轉農戶耕地為主要形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土地流轉經營模式,由村黨組織為承包公司和土地流轉農戶“牽線搭橋”,有效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合理利用縣委組織部產業發展專項資金30萬元,入股羅山縣靈豐園農業生態有限公司,采取企業和村集體共同投資的方式,流轉土地60畝,建設靈豐園冬棗大棚30個。通過資金入股,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資金支持,企業按照投入資金總額的8%支付村集體分紅收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2.88萬元。靈豐園累計帶動靈山鎮6個村136戶脫貧戶增收,全年可吸納1700余人次就業,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群眾利益、集體利益與公司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富民增收的強勁引擎。
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極大改善了高寨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提升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下一步,高寨村將持續創新思路,不斷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依靠黨的好政策,山村發展潛力巨大,我們用多彩產業勾勒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把山山坳坳變成花果山、茶園,大伙富裕的好日子還在后頭!”高寨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芳展望未來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