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果園采摘蘋果。張海軍 攝
河南省盧氏縣官道口鎮果嶺村山塬相接、溝壑相連,過去曾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如今,海拔高、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是中國黃土高原優質果品適生區。走在村里,空氣中充滿香甜的味道,蘋果園一眼望不到邊,公路在果園中穿行,彩色的園中步道曲徑通幽,排排果樹上紅蘋果綴滿枝頭,遠望猶如繁星點點、煞是喜人,近看碩大飽滿、彤紅艷麗。
2019年,鑫生源果業公司在果嶺村流轉土地4000余畝發展蘋果產業,在耿家莊村、寨上村流轉土地2000余畝發展秋月梨。公司負責人徐欣說,“目前,基地已完成投資2.5億元,栽植果樹115萬株,還建起了萬噸果品冷藏庫、智能分揀線和物聯網。”
在果嶺村,可以看到果樹頂上架有防雹網,果樹旁邊豎有一排排銀色反光板,底下有反光地膜。徐欣介紹,這樣能立體式增加光照,讓蘋果周身著色。果園有“煙富八、煙富六、華碩、維納斯黃金”等4個新優品種,還實施了矮砧集約栽培、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果園機械化應用四項新技術,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優質果品生產基地。
濃郁的果香中,果嶺村村民陰彥軍和來自欒川縣的楊花榮、張翠紅正在采收蘋果,整個蘋果基地有600余人忙著采收。“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給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官道口鎮副鎮長、果嶺村黨支部書記袁平方介紹,村黨支部和龍頭企業緊密合作,按照“土地集約化、農民職業化、經營特色化、銷售直營化”的發展理念,把旅游觀光、果品采摘、運動休閑等業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模式,帶動群眾和集體增收致富。
在果園中,袁平方、徐欣現場算起了收入賬,“一是土地流轉收租金,果品產業基地流轉土地6000畝,畝年租金500元,群眾地租一年收入300萬元;二是勞務就業賺薪金,每年吸納1600余名群眾務工,年人均增收1萬余元;三是資產入股分股金,由村黨支部牽頭,合作社以集體房屋、土地等資源資產入股參與分紅,涉及的村已累計定額分紅近100萬元?!?/p>
“現在正是果樹成長期,產量、效益每年比上年翻一番。”徐欣說,“今年蘋果產量可達900萬斤,產值6000萬元,秋月梨產量600萬斤,產值3000萬元,果園兩三年后達產穩產,年產值可達2億元以上。”目前,鑫生源果業公司已在鄭州、洛陽等地開設專營店30余家,還建成了鄭州運營中心。
果嶺村去年獲得農業農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命名,自然村甕觀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發展蘋果產業以來,果嶺村旱塬變綠洲,窮山成了花果山,現在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通訊員 張海軍
鑫生源果業智能分揀生產線。張海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