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哥忙著呢?看來蒜苗銷售沒受低溫雨雪影響啊,這我就放心了!”12月16日一大早,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城關鎮賈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史鋒,騎著電動車到村民龔廣輝的蔬菜大棚回訪,老遠就看到龔廣輝在運送剛采收的蒜苗。
“是啊史書記,等會收購商的貨車就該到了。”忙碌之余,龔廣輝熱情招呼著史鋒到大棚看看,指著長勢旺盛的蒜苗笑著說,“你看這蒜苗長得多喜人,多虧你前天來提醒,我做足了增溫保暖準備。”這時,正在大棚里采收蒜苗的劉曉燕搶過話頭說:“不光長得好,賣得也不錯,收購商每天早晚到地頭收,采多少收多少……”
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迫不及待分享著增收喜悅,這讓史峰很是欣慰。2021年6月,史鋒帶著兩名駐村工作隊員來到賈莊村,幫助村莊探尋強村富民路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賈莊村位于城郊,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比較優越,但產業發展限制也比較多,像養殖業就不能發展。”史鋒很清楚賈莊村的優勢和短板,一番調研后決定發展蔬菜大棚。
在物色產業帶頭人時,史鋒對腦袋活、肯吃苦的龔廣輝印象深刻。“輝哥早年在外做過小買賣,前兩年回村包了倆蔬菜大棚,夫妻倆都很能干。”史鋒告訴記者,當他和龔廣輝提議再多發展幾個大棚時,龔廣輝最初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后來又說短時間內不想擴大規模。
龔廣輝前后態度的反差,讓史鋒有些意外。在史鋒的追問下,龔廣輝將心中的顧慮和盤托出:“史書記,我也想多賺點錢供女兒讀書,可資金、用工、技術都不是小事……”聽到龔廣輝這么說,史鋒反而松了口氣,當下就承諾包在自己身上。幫忙申請貸款、動員閑置勞動力、牽線技術專家……史鋒忙得不亦樂乎。
“最難的還是流轉土地,整整花費了3個月時間。”史鋒說,賈莊村土地較為分散,10多畝地涉及到20多戶人家,“每家訴求都不一樣,要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在史鋒及駐村工作隊員的努力下,蔬菜大棚在2021年9月動工建設,當月底就完工種上了蔬菜苗。
“我們家現在有10個大棚,每個大棚每年能收入1萬元,關鍵還能照顧家里老小,比出去打工強。”龔廣輝掰著手指算起了“幸福賬”,不過他也坦言一路走來并非一帆風順。今年夏天,大棚里的黃瓜只開花不結果,這可急壞了龔廣輝夫妻倆。“有一天中午,我出門辦事遇到了史書記,看我臉色不是很好,史書記就主動問我咋回事。”劉曉燕說,史鋒了解情況后,當即就打電話聯系技術員,下午就把人請到了村里。有了專業人員的“保駕護航”,黃瓜才“有驚無險”。
這兩年,龔廣輝家嘗到了發展蔬菜大棚的甜頭,也在賈莊村起到了示范作用。史鋒告訴記者,在龔廣輝等產業帶頭人的帶動下,賈莊村蔬菜產業漸成規模,目前有蔬菜大棚130多個,大大增強了市場議價能力。然而,史鋒并不滿足于此,最近他又在謀劃拓展增收渠道。“我們正在和商務局對接,準備打造助農工藝館和直播間,把村里的手工藝品、土特產賣到更遠的地方。”史鋒說。
史鋒(左)與龔廣輝在蔬菜大棚共話發展。(淮陽區委辦公室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