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鎮平縣楊營鎮把網格化管理作為鄉村治理的新基建,運用系統集成理念和數字智慧技術,以黨建為核心,以網格化、智慧化、一體化為三翼,積極探索“一核三化”鄉村治理模式,高效集成力量、機制、資源等鄉村治理要素,初步構建起“組織入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盡知、事在格了”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有效提升了鎮域鄉村治理精細化水平。
一、背景與起因
楊營鎮位于縣城西南部,隨著主城區“西擴南拓”,楊營鎮逐漸成為“亦工亦農、半城半鄉、有村有居”的城鄉接合部,給鎮域治理帶來一系列挑戰和問題,具體表現為流動人口占比大、征遷矛盾遺留多、新建小區治理難。如何適應城鄉接合部特點,有效破解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統籌做好黨建引領城鄉基層治理工作,成為高質量建設平安楊營、和美楊營、宜居楊營的迫切要求。
二、做法與經過
堅持黨建領航,建立健全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構建起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鄉村治理格局。
(一)以組織體系作為治理核心,織密黨建網格一張網
按照“便于管理、全面覆蓋”的原則,依托鎮域整體、4個鄉村振興功能管理片區、20個行政村、282個村民小組四級網格體系,將轄區20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6.26萬居民全部納入一張網,無縫建立“一級網格聯合黨委+管理片區聯合黨總支+行政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實現組織覆蓋直達治理網格末梢。整合黨政班子成員、包村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雙報到”黨員等力量,綜合考量年齡、素養、威望等因素,采取個人申報、黨群評議、組織考察相結合的方式,選優配強網格長307人,在四級網格選配網格員3087人、設立黨員中心戶487人。借鑒“一編三定”做法,對網格長、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定格定崗定責定諾。
(二)以共治共享作為治理目標,推動網格運轉實體化
堅持一體化推進、系統化管理、精細化運作、信息化支撐,將網格化與全鎮中心工作、重點任務相結合,建立網格事項“一訪二報三研四辦五問”全周期閉環處置機制。推行“一長一員一戶”上崗公示制度,指定位置統一掛設信息公示牌,人手一張民情聯系卡,亮明身份職責做服務。發揮20名網格督導員作用,督促20個行政村黨支部每周召開至少一次民情分析會或聯席會,做到民意一口清、大事一塊議、任務一起干。堅持政治統領、法治保障、自治強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撐一體推進,各村成立法制宣傳和民事調解、鄉風文明創建、村規民約監督執行、智慧平臺建設四類志愿服務、群防群治隊伍80支,構建起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鄉村治理格局。
(三)以基礎過硬作為治理支撐,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
把全科網格化管理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重大抓手,強化人財物的有效保障,樹牢重抓重推的工作導向。成立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抽調5名精干力量成立工作專班,成立3個巡回指導組常態化蹲點。將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納入每季度“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活動、村干部千分制目標考評和支部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內容,確保責任到位、工作落實。推行積分管理,差異化制定完善網格長、網格員、黨員中心戶、群眾積分考核評定辦法,由村黨組織每月一考核一公布,考評“優秀”“稱職”的可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在積分超市兌換對應分值的日用品。深化“雙網格”賦能基層治理,通過線上線下網格互補,真正實現了實時、無縫服務。依托全國首創的“村振”數字鄉村平臺,實現數據匯聚、分析研判、風險預警智能化,構建“動態感知、數據融通、全域智能、精確指揮”的數據綜合應用體系,將網格服務管理“移到網上”“建在掌上”。
三、成效與反響
自實施全科網格化管理以來,楊營鎮發揮“黨建統領+全科網格”的雙重優勢,充實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基層工作力量,為創建“三不五零”平安楊營打通了有效路徑。
(一)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在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我們堅持網格劃分到哪里,組織覆蓋就跟進到哪里,實現了網格與黨建的統一規劃、同構共融,構建起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的網格體系和組織體系,疏通延伸了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觸角。比如,李邦相村黨支部結合村居混雜特點,在轄區玉雕大師創意園居民小區探索推行“網格化+紅色物業”治理機制,將金霖緣物業與小區業主委員會、三級網格員、黨員等人員編組入格,運用開門聽事、登門問事、分片議事、會商理事、聯動辦事、定期評事“六事民情工作法”,累計解決人才服務、治安防范、矛盾調處等居民訴求問題18件,形成“小區建網格、物業融網格、一網兜底大小事”的治理格局。
(二)引領了黨心民心的同頻共振
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以來,依托鄉村基層治理一線網格,通過有效整合黨建力量、行業力量、部門力量、社會力量,推動了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架起了黨群干群之間的連心橋,實現了黨心民心的融通相連。面對2023年9月23日晚暴雨引發的汛情險情,我們發動106名網格員、黨員中心戶,排查發現47戶村民家中進水,第一時間成立防汛突擊隊,轉移群眾30余人次,連夜組織大型機械11臺排水搶險,有效避免了歲坡、小崗等四個地勢低洼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三)打牢了平安穩定的堅實地基
通過開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參與隱患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范等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事務,初步形成了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突出問題聯治、重點人員聯管、基層平安聯創“五聯一體”的鄉村綜合治理新格局,為鎮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2023年以來,排查化解的60余起矛盾糾紛中,民調員、網格員參與化解2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100%。比如,2021年尹營村林場需新修道路11.7公里,由于第四網格內有十幾戶群眾反對,項目遲遲停滯不前,在第四網格的網格長趙林朝的帶領下,第四網格8名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分頭做工作,最終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四、經驗啟示
堅持“黨建引領”。無論是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還是依法治理、綜合治理,都需要發揮黨建引領帶動作用,必須推進黨的組織體系貫通各層級、厚植各領域、覆蓋各群體,建強組織橋頭堡、樹立黨員先鋒旗,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
強化“信息賦能”。當今是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只有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基層治理賦能,為鄉村治理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推動治理資源互通互享,促進基層治理良性互動,不斷實現高效能治理,才能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抓牢“系統集成”。鄉村治理涉及內容繁雜,只有以系統化思維打造“一格多能、一體聯動、一網奏效”的全科網格,以集成化制度健全一體化運行體制機制,逐步實現“一張網格托底、一套體系保障”,才能不斷開拓鄉村善治新局面。
網格員隊伍常態化培訓現場。(楊營鎮黨政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