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仲景街道泥營社區以全域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建設“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秩序井然、宜業宜居”的現代化社區為目標,下足“細功夫”、做深“精文章”,將黨委的組織力量、黨員干部的群體力量轉化為城市基層治理、服務民生的重要資源。
一、背景與起因
泥營社區是隨著2012年第七屆全國農運會舉辦,南陽城區向東迅速發展而形成的“村改居”型人口密集社區,社區成立后,也面臨著發展的陣痛。首先,“村改居”不單單是名字的改變,更是責任的增加。社區服務對象由過去的3000名熟知親鄰,變成如今的3萬多陌生人,服務項目和內容也呈幾何級數增長。其次,社區內拆遷安置區占比大,基礎設施不完善,老舊小區功能配套滯后。第三,社區居民個性需求差異明顯,而社區黨委力量較為薄弱,調動社會資源力量不足。
二、做法與經過
建強一支隊伍,夯實組織基礎。2018年換屆選舉選出了得力的社區黨組織書記,泥營整體工作逐步走上正軌。自此開始,社區狠抓黨組織建設,最終形成了“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動上同步、能力上同頻”有戰斗力的隊伍。根據居民需求,積極組織、協調共駐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開展義剪義診公益活動、幫扶救助和志愿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將“為群眾辦實事”理念落到了實處。
增強服務能力,解群眾后顧之憂。社區改擴建了鄰里中心,面積達4500平米,服務大廳、養老中心、諸葛書屋、文明實踐站等功能設施一應俱全,成為轄區居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社區服務大廳開通了44項便民業務辦理,做好“一站式”服務。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一體化推進“15分鐘生活圈”“15分鐘運動圈”“15分鐘養老圈”等建設,把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賦能營造美好社區。社區完善議事協商機制,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引導廣大居民暢論民情、參與治理決策,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自治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社區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能力。社區充分發揮包聯單位、基層黨組織、愛心企業、各類志愿者等社會各界力量,進行助學、助殘、助老、托幼、幫困,孵化眾多社區需要、群眾期盼的社會治理項目,不斷延伸社區治理觸角,努力打造基層治理“泥營”名片。
發揮組織作用,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泥營社區是一個經過城中村徹底改造并全部完成安置回遷的社區,社區按照“屬地管理、 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構建起“社區—居民小組—小區樓院—樓棟”四級網格治理體系,配備專、兼職網格員,將黨的基層組織延伸到各個居民樓院,實現了組織建設全覆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通過送資源、送宣傳、送活動等聚力打造互助型、創新化、平臺式的共建新格局,為居民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持續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學校、企業、第三方機構、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進社區,健全共駐共治良性互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活動共辦、需求共幫、難題共解、協同推進,構建了基層治理新格局。
三、成效與反響
轄區人居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始終把開展環境整治、建設靚麗家園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從基礎設施完善、精細化管理、常態化機制、體制完善等方面展開工作,深入開展清潔、宜居、綠美社區建設,連片打造、整域提升,實現環境衛生清理整治精細化、科學化和常態化,將泥營社區打造成健康社區“標準點”“示范點”,惠及社區廣大群眾。2023年,泥營社區環境衛生清理整治案例成為河南省唯一入選的國家城鄉環境衛生清理整治典型案例。
基層治理能力大幅度加強。社區設立了黨群會客廳,通過召開社區“兩委”會、居民代表會、黨員代表會,“三方”議事會等方式,形成社區決策大家定、社區事務大家評、社區管理大家議,提高居民參與度,促進民主決策。社區開展全方位、全覆蓋、精細化基層治理,建成覆蓋全轄區20個居民樓院的社會基層治理監控系統,使轄區治理“走”上“云端”,初步形成區域統籌、上下聯動、條塊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促進了轄區的和諧與穩定。
居民幸福指數大幅度提高。作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對轄區老年人給予高度的關心和關愛,精心打造康養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老年人養老提供了便利;依托春節、重陽、端午等傳統佳節,給老人送物資送關愛;鏈接志愿愛心義診服務團隊,為老人送健康;每周組織傳統文化節目表演,豐富老年人的文娛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弊鳛槌浞志蜆I社區,設立市級就業培訓基地,舉辦各類技能培訓30余班次,受益群眾1000多人,拓寬了失地農民的就業渠道。作為健康社區,新建了社區健康主題公園,設置“四區、一步道、一長廊”(太極氣功鍛煉區、體育運動區、體育健身區、文化娛樂區、健康步道、健康教育長廊)。
四、經驗與啟示
建強社區黨組織,打通治理“斷頭路”。泥營社區由亂到治的歷程再次說明,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社區黨組織強不強。社區成立之初,“亂”首先是班子“亂”,“弱”根源是班子“弱”。隨著社區黨組織建設的不斷加強,“兩委”班子成員經過浪里淘沙、沙里淘金,補齊了工作中的種種短板,形成了堅強的戰斗力,實現了各種矛盾難題迎刃而解、多個創新舉措信手拈來、每項重點工作遙遙領先。
織密社區服務一張網,攬住民生萬千事。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居民千件事,社區一張網。在工作中,社區織密了四級網格化管理機制,結合“敲門行動”“代表委員活動日”等活動,收集居民意見建議,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對發現的問題,實行臺賬式管理、項目式推進、清單式銷號,及時解決。在辦好一件件居民操心事和煩心事中,提升了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
全域黨建為載體,搭建共建“大舞臺”。社區工作是一門大學問,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泥營社區通過整合轄區各類優勢資源,構建以社區、共建單位、企業、志愿者為一體的多元共治服務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黨員互動、活動聯辦、服務聯做的共享機制,從社區黨委演“獨角戲”變成各領域黨組織的“同臺唱戲”,用優異的成績詮釋了全域黨建的生命力。
泥營社區開展童心向黨趣味拓展活動。(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