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溝變成了“幸福嶺”
——湖北鄖西發展“三個經濟”壯大鄉村產業
技術人員在安家鄉長崗嶺村羊肚菌大棚指導生產 (十堰市委組織部供圖)
眼下,湖北省鄖西縣安家鄉長崗嶺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山坡上大棚里熱火朝天地制作羊肚菌菌種,山坡下岔溝里一網網武昌魚、草魚陸續出水,一幢幢磚瓦農房整齊干凈,一樹樹火紅柿子掛在枝頭……
“九山半水半分田,曾是制約我們發展的‘攔路虎’。通過轉變發展思路,因‘溝’制宜發展‘三個經濟’,昔日的荒山溝變了樣,每年村集體收入都在25萬元以上,長崗嶺變成了‘幸福嶺’!”談起村莊變化,長崗嶺村黨支部書記毛德均臉上洋溢著笑容。
像長崗嶺這樣的典型山溝村,鄖西縣有200余個。近年來,鄖西縣創新發展溝域經濟、庭院經濟、訂單經濟,深挖資源撬動發展新活力,2022年286個行政村平均集體經濟收入達15.2萬元。
打造特色溝域經濟
長崗嶺村有5條山溝,5個村民小組。一組經果溝,二組藥材溝,三組珍菌溝,四組水產溝,五組畜牧溝,組組有黨員,溝溝有產業?!皽仙习l展產業,建了組織,有了神霧嶺區域黨建聯合體的指導,村民們荷包都鼓起來了呢?!泵戮榻B道。
2022年初,依托省科技廳駐村幫扶優勢,鄖西縣在安家鄉建立了神霧嶺區域黨建聯合體,將地域相鄰、產業相近、人文相親的田坑村、神霧嶺村等聯合起來抱團發展。區域黨建聯合體通過組織聯建、人才聯育、產業聯興、資源聯享、治理聯抓“五聯”工作機制,將長崗嶺村發展模式逐步復制到田坑村、神霧嶺村,一舉帶動茶葉、核桃、中藥材等產業蓬勃發展,3個村產業基地達5800余畝,2022年產值達900余萬元,450余戶群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鄖西縣境內有6500多個大小山丘和3000多條河流,鄖西縣探索以溝域為單元,依托“黨建+產業鏈”,結合“坡”“溝”“灣”的實際,帶領群眾發展馬頭山羊、食用菌、中藥材、茶葉、木本油料、生態漁業等6大產業,打造溝域經濟示范帶300個。
靈活發展庭院經濟
鄖西縣堅持“船小好調頭”發展思路,引導村民就近就便,在住宅院落周邊發展小餐館、小作坊、小果園、小菜園、小養殖、小池塘、小商店等“七小業態”,大力發展農特產業,變“方寸閑地”為“增收寶地”。通過設立村投公司、專業合作社等,經常性開辦農特產品展銷、鄉村集市等活動,讓“小而散”的庭院經濟規?;?、市場化。
以關防鄉沙溝村為例。2021年村里主導成立村投公司——仙河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全村260余戶村民以房屋、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入股方式參與經營。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由黨員干部帶頭興辦豆腐、花饃等15家家庭作坊和農家樂,定期舉辦油菜花節、鄉村音樂節等活動,每年接待省內外游客18萬名,實現旅游收入1500余萬元,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考慮到村民們技能水平偏低的實際,鄖西組織114名黨員技術人才和377名鄉土人才組成“紅色服務隊”,通過“專業培訓+家庭集訓+基地實訓”方式,引導農戶從事泥瓦木匠、種植養殖等行業,定期開展外出學習、技能比武等活動,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238人,讓村民從“有手藝”轉向“更專業”,帶動全縣建成家庭養殖園、家庭菜園、家庭作坊、家庭旅館等庭院經濟主體4000余戶。
培育定制訂單經濟
“今天這一萬斤黃皮椒,正準備裝車送到十堰天河緣公司。”香口鄉民輝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志斌在大棚里忙著組織人員采摘。肖志斌是香口鄉上香口村黨支部回引的產業能人,通過訂單式蔬菜種植,他賺到了回鄉創業的“第一桶金”。
鄖西以蔬菜、鐵掃帚等產業引路,通過鄉鎮黨委統籌、產業鏈黨委牽頭、村黨支部參與,招引返鄉能人、本地知名企業家,培植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協助對接大型商超、食品加工企業等拓展銷路,一手連田地,一手拉市場,推動縣域訂單經濟主體達60家,形成訂單產業基地6萬余畝,輻射帶動4.5萬名農戶增收。
聚焦合同關系不穩定、質量標準認定不統一等問題,充分發揮產業聯合黨委作用,統籌縣直單位、金融企業、行業協會等部門,完善企業信用調查、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法律咨詢服務、投訴快速處理等工作機制,督促合同雙方履約,讓群眾實現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此外,還開通黨員直播間、網紅達人直播間138個,帶動中藥材、鐵掃帚等一大批農特產品迅速“出山”。
通訊員 喬娉 王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