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鎮的劇場里上演了一部名為《初心》的錫劇。看著主人公在租賃、拆遷矛盾沖突中的艱難選擇,臺下一位觀眾黯然淚下。這位觀眾不是別人,正是這臺錫劇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尚湖鎮翁家莊村黨委書記蔣斌雄。
《初心》的作者是常熟當地的“農民劇作家”袁小弟。他在一次報告會上被蔣斌雄的事跡深深打動,于是通過深入村里采訪,以非虛構的方式把蔣斌雄的故事搬上了舞臺。看過《初心》的翁家莊村民都說,“這臺錫劇真實,這就是我們的蔣書記。”
蔣斌雄(右一)與村民拉家常
國慶前夕,記者來到翁家莊村,見到了這位曾被江蘇省委組織部、宣傳部授予“吳仁寶式的優秀村干部”稱號的蔣斌雄。蔣斌雄告訴記者,看著這臺戲,這些年的經歷就像電影鏡頭一樣在腦海里閃過,個中的辛酸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我現在最關心的是正在推進的兩件事。”蔣斌雄說,一是關停了村里的67家企業,復墾復耕280畝土地;二是投資1.5億元改造廠房,現在已經投入了5600多萬元。不少人認為這兩件事做得有點不“劃算”。67家企業主絕大多數是本村村民,企業關停了,不僅他們自己缺少了收入來源,這些企業每年每畝地交的1萬多元租金也落空了。同樣,村里原有的近4萬平方米廠房,租金每平方米每年110元左右,如今這一改造,改造期間收不到租金不說,還要投入一大筆錢。
不過,蔣斌雄還是毅然決然地推動這兩件事,因為他算的是村里的大賬、長遠賬。
“鄉村振興要的是綠水青山,污染企業不關停,哪來生態振興?”去年,翁家莊村借助常熟市村莊優化提升計劃的東風,關停了村里67家“小污企業”,為此支付了6000多萬元補償款。污染企業關停換來了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河流,也換來了發展機遇。關停污染企業復墾的土地,置換出來的工業用地指標租金效益更高。“市里按一畝地30萬元價格收購土地,然后按6%的利息支付租金,一畝地每年給村集體帶來1.8萬元的收入。”蔣斌雄說,翁家莊村未來需要的是綠色、高效的產業。
翁家莊村土地面積只有7.3平方公里,為提高有限土地的效益,蔣斌雄把目光投向了現有廠房。“現有廠房大部分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是平房,如果把廠房改造成兩至三層,單位面積的產出將成倍提高。”然而,改造廠房可不是一筆小投入,單靠村集體自有資金顯然是不行的,蔣斌雄創造性地提出了村里出一部分、租戶預交幾年返息租金、建筑方墊資一部分的想法。如今,廠房改造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僅如此,在廠房升級改造的同時,翁家莊村還對原有產業實施轉型,要求進駐企業每畝投資不低于600萬元、稅收不低于40萬元。
這兩件事完成后,翁家莊村集體收入將大幅增加,這是蔣斌雄力排眾議推動落實的原因所在。去年,翁家莊村集體收入達到1600萬元,但蔣斌雄并不滿足,他要將集體經濟的家底進一步做大。當了近15年村書記的蔣斌雄深切體會到集體增收的意義,“集體有了錢才能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基層黨組織才會有向心力、凝聚力。”
2005年8月,蔣斌雄剛上任時,翁家莊村集體負債300多萬元。“那時候,村里沒錢,每做一件事都困難重重,發展壓力太大了。”蔣斌雄說,雖然今非昔比,但壯大集體經濟同樣迫切。“我要讓村民直接享受到村里發展的紅利,現在老百姓的關注點與以前不一樣了,他們更關注住得舒不舒適、道路好不好走、家園干不干凈、河水清不清。”蔣斌雄介紹,2018年,翁家莊村規劃張家橋組整潔工程,總投資606萬元;今年,翁家莊村啟動老村改造,4個村民小組、80多戶率先納入改造,每戶投入近7萬元。此外,翁家莊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還將重點推進10項工作……這些項目投資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盡管一年收入上千萬,但用起來仍捉襟見肘。
蔣斌雄說,翁家莊村集體經濟還在做大蛋糕的階段,只有集體經濟更強了,未來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此,翁家莊村黨委確立了一條資金使用原則:除了必要的民生支出外,其余資金全部投入到經濟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