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高密市推行農村黨員責任區制度,織密聯系服務群眾網絡,激活黨的基層工作神經末梢。
該市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原則,以每名黨員聯系15-20戶群眾的標準劃分治理網格,設崗定責建立10667處“黨員責任區”。以支部為單位,按“黨員擇優上崗、支部研究討論、鎮街備案管理”方式,動態設置3219處“黨員中心戶”模范崗,選取群眾認可的責任區黨員“上崗”。建立“黨委聯支部、支部聯黨員、黨員聯群眾”三聯網絡,鎮街黨(工)委選派870多名干部包村,村黨支部組織責任區黨員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責任區黨員作出服務承諾。
該市明確責任區黨員的職責:即帶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及村“兩委”決議,做好政策法規宣傳員;每月至少到群眾家里走訪一遍,搜集村情民意,做好民事糾紛調解員;帶頭推廣農業技術,科學指導群眾生產經營,做好群眾致富示范員;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領群眾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做好文明新風倡導員;落實34項即時、代辦、指導辦理服務事宜,主動上門聯系弱勢、特殊和貧困群體,做好扶貧助困服務員;每月至少1次與流出黨員電話溝通、到老弱病殘黨員家中走訪、與入黨積極分子談心談話,做好聯絡溝通知心員。
村黨支部圍繞“六員”職責,在每月支部生活日上組織責任區黨員自評、互評,鎮街包村干部集中點評,對發現的問題集體會診、限期整改。鎮街黨(工)委每季度對各村責任區工作進行測評,并將測評結果納入鎮街及村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