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灌南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富帶富功能,注重打好產業、鄉情、人才“三張牌”,激發“雙帶型”(帶動產業振興、帶領農民致富)農村綠色產業領軍能人活力,布點建設32個鄉村綠領微創園,系統提升農村發展“造血功能”,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打好“產業”牌,打造村級微型孵化器。按照“組織搭臺、能人領路、產業唱戲”模式,通過升級閑置土地、改造村辦企業、服務中心擴容,突出“小、精、活”,對微創園進行整體規劃布局。優化創業資源集成化入駐,按照各微創園產業發展特色,分期建設一體化烘干中心、冷鏈儲運中心、品牌設計管理中心等附屬設施。加強軟件投入,通過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綠領人才”工作室、縣創業導師團等服務型、孵化型資源率先進駐,吸引鄉村旅游、現代農業、鄉土電商等綠色產業微創型企業和鄉土創客落戶。
打好“鄉情”牌,激發返鄉創業回流潮。實施“引鳳還巢”工程,出臺引導人才回流“5+3”政策體系,設立2000萬元創業專項資金池,提升返鄉創業吸引力。突出打好“鄉情”牌,注重發揮駐上海、杭州等地創業黨員、青年黨員黨支部橋梁作用,舉辦“鄉情產業游”“鳳還巢鵲橋會”“振興家鄉懇談會”等系列活動160余場次,陸續引導1200名在外能人回鄉創業。改變傳統集中式、零散式培訓模式,建立“縣級科創園+鎮級實訓基地+村級實景課堂”三級創業培訓體系,實現專業化培育、常態化培養,提高創業培訓實效,強化創業成效轉化。
打好“人才”牌,帶動鄉村振興加速度。發揮黨員干部領富帶富成效集散式輻射,強化綠領人才作用,發展黨員82名,選聘名譽“村書記”33名,選任村“兩委”干部17人,充實村事治理力量,提高農村發展活力。目前李集鎮新民村、三口鎮何莊村等11家微創園已形成品牌樣板效應,全縣微創園共吸納創業項目94個,帶動集體經濟增收840萬元,吸納周邊1800余名農民就業,人均增加收入4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