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多了,對抗就少了”“我不會帶著魚回來,但會帶領你們一起學捕魚”“既要有快餐店,也要有書畫社”……12月7日,在江蘇省村(社區)書記視頻培訓班上,3位江蘇省首批“百名示范”村(社)書記——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全興,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恒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曉霞,給全省同行上課。
書記講給書記聽,講什么?3位“講師”從共性問題引開去,掏心窩子講方法。
“光靠一個村書記,縱使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眳腔鄯紝θ绾谓◤姶灏嘧痈形蝾H深,他說只有村“兩委”班子齊心協力,才能引領黨員群眾把村里的事情辦好?!爱斍拔覀冋谥贫?024年發展目標,村黨委研究后,對目標任務實行揭榜掛帥制,讓黨員干部在‘賽馬’中兌現承諾,爭當先鋒?!?/p>
然而在鄉村治理方面,吳惠芳這位老典型依然感慨“功夫還沒做到家”。原來,在課后的小組討論中,淮安市淮陰區王家營街道北橋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潘紅梅分享的社區治理做法,給吳惠芳留下了深刻印象。北橋社區以往是一個臟亂差的社區,潘紅梅本著“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的原則,治好了“上樓難”“停車難”“曬衣難”等一系列頑疾,同時推行“黨支部建在網格上”,以黨員“干”帶動群眾“跟”,原本針鋒相對的居民后來成了社區事務的有力參與者?!芭藭浀姆窒碜屛液苡袉l,回去以后我要馬上抓這個工作,把治理對象轉變成治理力量。”吳惠芳說,一些村社物質條件遠不如永聯那么充分,依然能把事情辦得漂亮,可見治理不是光靠物質就能實現的,還是要黨員群眾一條心一起干。
第一次講課的李全興為了這次培訓準備了一周多的時間,由于聽課的都是優秀的同行,他感覺“很惶恐”,上臺還“有些發抖”。他敞開心扉講問題、談經驗,臺下村書記頻頻點頭、提筆記錄。山泉村由7個村合并而來,住宅區、老年公寓、幼兒園、醫院構成了生活區,生產區、生態區也逐漸形成,2009年構思的三個區的規劃,已然變成了現實。李全興說:“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靠山,有的沿水,文化歷史傳承、鄉土民情不一樣,不能一味套模板,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各自形態科學合理有效規劃?!?/p>
李全興的“鄉村美學”,讓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谷產生了共振?!疤以创宓纳侥项^自然村建成了‘新江南人家’,但縱觀整個桃源村,零星存在的危舊農房仍舊是我的‘心頭病’。李全興書記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睆埞日f,接下來在溝南、中寺舍等自然村,將因村施策,持續引導村民改造危房、改變舊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定可以實現。
文創開發是張谷的另一個關注點?!拔覀兇蹇恳活w桃,恒北村靠一個梨,異曲同工?!苯o他啟發的是李曉霞的講課。“千畝梨園要不要留”是李曉霞剛上任時面對的難題。恒北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種植梨樹,然而沒有形成規模,遇到市場不景氣的時候,總有村民想挖梨樹轉行。李曉霞卻看到了這個獨特資源中的前景,帶村“兩委”班子出去考察,統一思想,留下了梨園。這兩年通過推廣新品種、舉辦梨花節、開發溫泉等措施,將一二三產業聯了起來。
“恒北村開發了梨膏、酥梨伴手禮、學習用品,用‘小文創’賦能文旅大融合?!睆埞日f,“未來桃源村將在文創領域持續發力,將傳統桃文化與現代時尚風格相融合,豐富文創產品種類,更好撬動鄉村旅游業發展。”
除了在培訓班現場的百余名村書記,江蘇各市還設立了線上分會場。這陣子,連云港市贛榆區墩尚鎮莓園村正在推進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諶廷亮聽完課就忙著走村入戶做宣傳。“這個項目對村集體和村民都有好處,像3位講課村書記說的一樣,要把工作做實做細,服務到村民們的心坎上?!敝R廷亮說,培訓課程很緊湊,很受用,村書記們白天聽課,晚上也展開了討論,為此他還列出了問題清單,比如漁光互補怎樣更好地推進?基于現在的蔬菜產業,能不能做農產品電商?怎樣把有才能的年輕人充實到后備力量隊伍中?“學有榜樣,干有方向。培訓完,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和優秀村書記的差距在哪里。”諶廷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