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來到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鹽河街道,擔任吳圩村黨總支副書記。
到村第一個工作就是走訪慰問轄區困難群體。那天,我來到一個村民家,客廳空蕩蕩的,水泥地面粗糙坑洼,僅有的一張凳子上坐著一位老人。老人旁邊站著一個小姑娘,半個身子躲在老人身后,好奇地看著我。
聽著工作人員和老人嘮著嗑,我也了解到了這家情況。小姑娘叫小天,是老人家的孫女。因父母都身患殘疾,爺爺便把小天接過來照顧,靠退休金勉強維系生活。爺爺和我說,這么多年來,村里的工作人員隔三岔五到家里和他聊家常,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逢年過節還帶東西來慰問,現在孫女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也是多虧了村里幾位志愿者。聽著我們的夸贊,小天害羞地笑笑。我看到了她眼里閃爍著的光,這束光是她對未來的期望。
我們的走訪,村里人已習以為常。整個過程很順利,通過走訪,也了解到了村民真正缺什么、需要什么,讓我意識到,基層工作需要多走基層,多與群眾接觸。后來,我在工作中尤為注重為困難群眾爭取政策幫扶,頻繁地進村入戶熟悉當地情況,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實際需求,與群眾的接觸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和熱情,也讓我更想為他們盡我的微薄之力。
在長期走訪過程中,我發現轄區少年兒童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像小天一樣,需要更多的關心關愛。2021年9月,得知團區委、街道一直在推進“夢想小屋”改造工程,由政府花錢為困境兒童改造房間,我當即想到了轄區的孩子們,我想要多申請一些名額,讓更多小孩擁有一間自己定制的小屋。
“小朋友,你喜歡什么樣的燈呀”“房間給你刷成粉色好不好!”充分了解團區委“夢想小屋”工程后,我立即尋求村里民政部門的幫助,迅速收集整理轄區困境青少年資料,逐一走訪摸排,最終匯報敲定“夢想小屋”改造5戶。測量房間面積、詢問改造意向、規劃房間布局、聯系采購物資……在大家合力之下,小屋改造很順利,很快,小朋友們入住進了自己的小屋,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到村兩年多來,我與村干部、群眾一起走村串戶調研,參與防汛防旱、整治環境、化解矛盾等諸多工作。通過經手的每項工作,讓我一步步走近群眾、服務群眾、贏得群眾。
邵逸
邵逸(左一)和村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