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羽(左)在洋北西瓜節上推介西瓜。王亞洲 攝
下口村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洋北街道,地處平原,土壤“沙淤兩合”,質地肥沃通透,全年日照時間長。因其區位優勢,發展西瓜產業,形成品牌名片“洋北西瓜”。洋北街道從2006年的簡易弓棚種植,到如今大棚栽培十多個品種,常年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年產量1.5萬噸,從事西瓜種植的農戶達200多戶。但受制于區位條件和特色產品競爭力,近年來下口村西瓜特色產業面臨著一些問題。
如何打通、連接下口村鄉村產業發展中堵點、斷點成為難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下口村勞動力水平偏低,缺乏“互聯網+農產品”運營人才,影響產業創新、管理與聯動。下口村的很多鄉村旅游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真正的地方特色旅游項目,缺乏特色與核心競爭力,“特色不特”成為痛點。此外,西瓜民營產業組織化水平較低,多數是家族式管理,產品單一且創新能力弱,下口村龍頭企業輻射力有限,西瓜產業鏈不完善。對此,筆者提出三條對策建議。
堅持人才驅動,發揮人才本土優勢。通過黨員主動招商,村里頭茬瓜在4月初上市,與周邊地區西瓜相比,價格高出20%左右,5月就可以全部賣完。黨員當先鋒,在農田和市場間架起深入溝通、長期合作橋梁。鼓勵支持引導鄉村精英群體返鄉創業、就業等計劃,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從事現代化鄉村建設,提高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吸引外來人才,促進勞動力結構向高層次產業發展。推動人才與技術的緊密結合,把瓜農多年培育的經驗技術與現代化農業企業的新興技術相結合,不斷促進培育的改進創新,以提升效率及質量,促進西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探索旅游轉型,推進鄉村旅游“全域化”。一方面繼續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黨員亮明“身份”,當好西瓜節志愿服務形象大使,現已成功保障街道舉辦十三屆西瓜節,通過“洋北西瓜節”等契機,開發出系列旅游項目,形成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采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區域內聯動,通過借助核心企業聯合內部各區域、與先進互聯網企業合作智能推薦旅游路徑等方式,延長區域旅游產業鏈,發展“全域化”鄉村旅游模式。
完善企業引領,打造龍頭企業全方位輻射。讓龍頭企業在一條完整的產品供應鏈中,起到支柱作用、示范作用、帶頭作用,突出其主體地位,提升組織凝聚力。對民營企業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的生產方式、營銷模式、管理方式等,發展自身特色、學會自主創新。優化產業布局定位,將民營企業規劃在龍頭企業輻射圈內,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指導作用,實現各區塊協同發展。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洋北街道下口村黨支部副書記 潘美羽
實習生王鑫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