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建波(左)推銷蜂蜜。沙灣村村委會供圖
“輕輕一擰,儲存在瓶蓋里的蜂蜜就流到瓶中,一瓶礦泉水就成了蜂蜜水了。”近日,記者在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景區上清鎮沙灣村采訪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建波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研發的蜂蜜礦泉水,令人眼前一亮。
在場的村民說,自2021年當上“掌門人”后,吳書記做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事情。產業還是那個產業,發展思路新了,效益高了,給村民帶來的實惠更多了。
新思路改變的第一個產業是蜂蜜。沙灣村坐落于圣井國家森林公園山下,村北段瀘溪河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的重要棲息地。沙灣村野花生長茂盛,蜜源植物種類繁多,生產的烏桕蜜遠近聞名。不過,2021年之前,沙灣村全村養蜂量只有400多箱,產蜜8000多斤,銷售主要在圣井山景區賣給游客,蜂農不愿意擴大規模的原因是擔心賣不出去。
吳建波決定將土蜂養殖作為村里一項基礎產業來抓。他帶領村“兩委”制定出臺土蜂養殖三年計劃,組建黨支部領辦養蜂合作社,開辦了以村集體經濟為主體的蜂蜜加工廠,吸引91戶蜂農加入合作社,注冊“龍虎山圣井蜂蜜”商標,統一包裝。“現在蜂農把蜂蜜拿到景區銷售,每斤能賣50到70元,剩下的由合作社按保底價收購。”吳建波說。
沒了后顧之憂,沙灣村土蜂養殖規模迅速擴大。2023年,合作社銷售出一萬斤蜜蜂,給蜂農帶來豐厚收益。今年59歲的練長根兄弟三人,以前只養了20箱土蜂,現在養殖規模是原來的10倍,僅蜂蜜收入就達到20萬元。吳建波計劃在未來五年把全村土蜂養殖規模發展到5000箱。
養蜂規模的擴大,給合作社帶來不小銷售壓力。吳建波再次轉變思路,把眼光瞄到第二產業上,開始琢磨研發蜂蜜礦泉水。與此同時,沙灣村也在研究生產方便攜帶的小包裝蜂蜜。等這些產品開發出來,產品附加值也會更高。
第二個產業是開辦開心農場。村里流轉村委會門口土地,通過“黨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建設“開心農場”生態蔬菜基地,一畝地平均分成30塊,每塊每年500元吸引市民認領種植。2021年以來,沙灣村總共種植了50畝開心農場,除出租認領外,還有線上銷售和超市銷售,沙灣生態蔬菜一炮而紅。去年初,江西四季豐生態農業科技公司慕名來到沙灣村,流轉260畝土地種植檳榔芋,一年就給務工村民發放了50萬元工資。今年,該公司準備把檳榔芋種植面積擴大到400畝。
思路轉變,傳統產業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2020年,沙灣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4萬元,2021年快速增長到22.9萬元,2022年51.2萬元,去年突破100萬元,達到103萬元。
無獨有偶,龍虎山景區龍虎鎮魚塘村口上舒家村民小組,這些年也因調整發展思路,一改以往無序發展格局,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示范村。
口上舒家坐落于龍虎山核心景區仙水巖腳下,目前全村58戶中48戶從事鄉村旅游,民宿床位達到1400多張,年接待游客35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6萬多元。不過,口上舒家村旅游發展經歷過一段波折。
2009年以前,龍虎山景區大門開在口上舒家,當時村民們紛紛在大門口附近開飯店,坐等游客上門,小賺了一筆。2009年,景區大門改遷,經口上舒家進出的游客量銳減,村民經營的飯店倒閉了一半,剩下的也只是苦苦支撐、慘淡經營。是遷往景區大門租房發展,還是改變思路做優服務吸引游客?在魚塘村黨支部的支持下,口上舒家選擇了后者。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舒太明。他自籌資金200余萬元,建成3層500平方米、共40余張床位的三星級農家樂,硬件升級了,再加上周到的服務,游客接待不暇。一些村民開始跟著效仿,舒太明毫無保留地向村民講授成功經驗。同時,魚塘村黨支部站了出來,在全面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讓全村村民參與進來,由村黨支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邀請農家樂設計公司,把口上舒家設計建設成“五彩鄉村”,美化村莊環境。同時,魚塘村黨支部向全村村民征集誠信經營公約,建立口上舒家網上旅游秩序投訴平臺,在黨員中開展模范星、幫帶星、致富星等星級評定。2016年11月,口上舒家專門成立非公旅游黨支部。這些年來,來旅游的客人越來越多,口上舒家農家樂沒有一家受到游客投訴。
鄉村旅游的成功轉型,也給魚塘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近兩年,魚塘村建起了共享菜地,現在正在籌建研學基地,村集體經濟收入水漲船高,2023年達到106萬元。“以前龍虎山景區大門在村里,鄉村旅游反而沒有發展好;景區大門搬走了,我們反而把鄉村旅游發展上去了。”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舒飛龍感慨地說,“從口上舒家的經歷來看,能不能發展好,關鍵在于有沒有新發展觀念、好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