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右旗堅持把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黨建引領,大力實施富民黨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走出了一條黨建與富民互融互進、同頻共振的新路子。
突出政治建設,強化富民意識,讓農牧民思想活起來。大力實施“政治引領”提升工程,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深入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在黨性教育中激發廣大黨員助力扶貧、擺脫貧困、發展致富的能動性。成立由少年兒童、青年、黨校教師、領導干部、老干部、國防戰士、城鄉居民和草原輕騎兵等不同群體組成的8支宣講隊,深入各領域開展集中宣講120多場次,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基層。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內容,全面推行“旗域主題黨日”模式,開展蘇木鎮黨委書記按月講黨課活動,激發農牧民黨員群眾發展欲望。統籌旗直各部門資源優勢,創辦“田間課堂”,2019年以來累計舉辦特色產業、種養殖、創業技能等培訓班60多期,傳授致富經、找準增收策、提升發展力。廣泛宣傳許明文、謝海兵等種養大戶帶頭致富典型,推廣致富經驗,提振農牧民群眾創業致富信心。
優化組織設置,建強基層堡壘,讓黨組織龍頭舞起來。全面推行“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工程實施年行動,大力實施黨組織“達標創優”工程,通過“分類定級—晉位升級—重新定級—再晉位升級”的循環推進模式,持續建強基層組織。探索建立“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員+群眾”黨建工作體系,在農牧區設立46個黨小組,成立47支黨員志愿服務隊,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傳授生產經驗、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不斷增強農牧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實施“歸雁工程”和“三培雙帶”工程,鼓勵支持67名“五個一批”人員進入嘎查“兩委”班子,對156名嘎查后備干部進行了備案管理,40個嘎查全部選派“第一書記”。近年來,先后把150名農牧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51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33名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嘎查后備干部,打造出了一支活力更足、素質更強“領頭雁”隊伍。
堅持黨建統領,筑牢發展基石,讓富民產業強起來。大力實施富民黨建“三鏈”工程,以“黨建+富民產業”為著力點,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凝聚在產業鏈上,讓農牧民富在產業鏈上,先后成立綠豐沙產業、旭輝駝產業、九棵樹旅游業、駱駝研究院等產業黨支部13個,嘎查黨支部書記領辦和“黨員中心戶”牽頭成立產業合作社12個。通過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探索出了“黨建+全域旅游”“黨建+生態畜牧業”“黨建+脫貧攻堅”等黨建富民新模式,培育形成“大漠人家”旅游驛站110個。以龍頭企業“沙漠之神”為引領,以內蒙古駱駝研究院科研力量為支撐,以17個專業合作社為基礎,構建起“政府+企業+合作社+農牧民”的產學研銷一體化利益聯結機制,液態奶、駝奶粉、益生菌活性片等4個系列20余種產品行銷國內。全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牧戶”聯營同富模式,扶持發展沙產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49家,從事沙草產業農牧民3000余人,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實現了生態效益和富民效益共贏。
強化黨建創新,激活鄉村治理,讓農牧民生活美起來。探索推行以“黨建為引領、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基礎、村民自治為根本、自我管護為目的”的“一引三治一管”相融合的新時代鄉村治理新體系。廣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公婆”等評比活動,涌現出了一批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好家庭”、全區“三八”紅旗手、全盟“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并通過現代媒介進行廣泛宣傳,推動形成向善向好的鄉風民風。以嘎查黨支部為主體,探索建立“一份村規民約、一個專職管護組、一個環境衛生巡查隊、一個選派聯絡組、一套智能監控系統、一個光榮榜”的“六個一”管護機制,引導農牧民自覺遵守鄉規民約。開展以“帶頭執行政策、美化環境、履行義務、為民辦事、遵紀守法”為內容的“五帶頭”“黨員家庭戶”掛牌亮身份活動,廣大農牧民黨員主動帶動家庭、引領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幫扶困難群眾、參與公益事業、推進鄉村振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鄉村逐漸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