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北平鎮位于寧城縣南部,與河北省平泉市接壤,是赤峰通往北京的南大門,該鎮總面積276平方公里,下轄22個行政村,265個村民小組,12471戶45921人,共有黨員1190人。屬于全縣人口大鎮、千年古鎮。
由于右北平鎮既有人口集中的集鎮區、又有發展相對落后的山村,外加與鄰省政策上存有差異,兩地居民交往頻繁,鎮情較為復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群眾身邊的熱點難點問題收集渠道不暢通、問題解決措施推行阻礙重重,給右北平鎮的鄉村治理帶來了巨大挑戰。
為解決這一現狀,年初以來,右北平鎮黨委、政府以全市范圍內推行網格化管理為契機,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召開專題會議等方式深入探索鄉村治理新思路,創新推行“多網合一”的綜合網格化管理體系,真正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合理設置網格,實現“多網合一”
右北平鎮充分考慮轄區內村落布局、人口、生產、宗教、地緣、黨組織和黨員等因素,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將全鎮網格劃分為三級。一級網格為右北平鎮,網格長為黨委書記;二級網格為22個行政村,網格長由支部書記擔任;三級網格全鎮共114個,全部以自然營子或村組為依托進行劃分。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1名,由黨員擔任,配備網格員3—5名,由入黨積極份子或具有群眾威信的非黨人士擔任,全鎮共380名。形成了全方位、無死角、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網合一”的社會治理體系。
按照“多網合一”的工作要求,右北平鎮將基層黨建、信息收集、信訪維穩、矛盾化解、隱患排查、環境衛生管理和便民服務等進行功能整合,實現“一網打盡”。網格員在責任網格內開展政策法律宣傳、產業發展引領、社情民意收集、化解矛盾排查、群眾訴求反映、環境衛生督查等工作,逐步構建“黨建引領、服務先行、管理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規范網格管理,提升網格功能
為確保網格管理有效、運行高效,右北平鎮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崗位公示制度,在全鎮22個行政村辦公區域醒目位置安裝網格化管理示意圖,對網格劃分、責任區域、網格員姓名、電話、職責等基本信息進行公示。并統一配發網格員袖標,方便群眾聯系和接受村民監督。二是建立巡查走訪制度,以右北平鎮脫貧攻堅月跟蹤訪事表走訪內容為藍本,要求網格員每天巡查走訪,走訪對象延伸到全體村民,走訪內容延伸到人口流動情況,走訪時間規定每季度必須對網格內村民走訪一遍。三是建立工作例會和情況匯報制度,要求各村每周必須召開最少1次網格員會議,會上各網格長對上周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對網格內動態信息進行梳理分析,對所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匯報。四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要求各級網格長作為督查檢查的責任主體,不定期對網格員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檢查,對發現工作成效較好、履職盡責的人員進行獎勵,對工作自覺性較差、不能勝任的網格員及時更換。五是集中培訓制度,右北平鎮黨委政府定期開展網格員集中培訓,初步計劃鎮一級每年對集中組織培訓1-2次,村一級每月組織培訓不少于1次。
加大保障力度,發揮網格作用
強化人員保障,不斷充實網格員隊伍。一方面按照定人、定崗、定責的原則,右北平鎮嚴格網格員推選程序,選聘具有一定群眾基礎、工作能力強并支持村委會工作的人員進入網格隊伍。做到選聘前期對崗位要求和待遇情況公示、選聘工程中對應聘者的申請民主測評、綜合考核。另一方面將2019年考錄的13名“鄉編村用”人員和2名選調生納入網格員隊伍,要求參與到網格員管理、使用、培訓、開展工作的各個過程。
夯實基礎保障,確保網格員“前線無后憂”。明確要求各村將一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用于網格員的勞動報酬和經費支出。并確定以“固定補貼”和“積分獎勵”相結合的方式為網格員支付勞動報酬,在鎮政府統一繳納意外保險的基礎上,每名網格長每年可補貼300元,每名網格員可補貼200元。除此以外,每名網格員每完成一項交辦的臨時工作可積2分,每分獎勵20元,每季度底統一兌換。
右北平鎮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助力鄉村治理以來,解決了“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解決了“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解決了“群眾現在最關心什么”的問題,處置問題更加快捷,服務質量更加提升,管理機制更加科學。截止到目前,全鎮114個網格、380名網格員共代辦村務40余件,解決矛盾糾紛120余件,一對一為村民服務300余次,大力激發鄉村治理活力,網格員自此成為了政府和村委會的“神經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