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在組織引領、隊伍支撐、基礎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克什克騰旗經棚鎮合意村發展林下大球蓋菇產業。 魏樂 供圖
提升基層“戰斗力”
聚焦筑牢基層戰斗堡壘。建立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常態化排查和長效化整頓機制,“領導帶隊、逐村走遍”,開展地毯式全覆蓋排查,“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落實幫聯舉措,3年累計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288個,調整不勝任不盡職的嘎查村黨組織書記49名。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創建,統籌打造農村牧區“最強黨支部”和“十星級”嘎查村黨組織,全市一類嘎查村黨組織達85%以上,有效破解黨組織工作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
聚焦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以“黨建強、產業興、群眾富”為目標,創新推行“黨建聯合體+產業化聯合”發展模式,全市132個蘇木鄉鎮全部創建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2059個嘎查村全部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目前,132個共同體融合各級黨組織2710個、龍頭企業311個、農牧民合作社1541個、家庭農牧場和種養大戶12582戶,帶動1725個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7824萬元,30萬戶農牧民增收致富。
聚焦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實施集體經濟四年行動計劃,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統籌謀劃實施資源開發、鄉村旅游、飛地經濟等13種發展途徑,整合各類資金、項目、人才向嘎查村傾斜,2020年底,全市嘎查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5.41億元,2059個嘎查村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
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將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等網格統一納入黨建網格,全市共建立網格21075個,配備網格員36035人,實現“多網合一、一格多能”。2191個鄉村兩級黨群服務中心成為推進基層治理的“橋頭堡”,培養“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3030人。建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平臺179個、訴調對接平臺29個、警調對接平臺52個,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化解在基層”。
打造人才“蓄水池”
配強干群“主心骨”。以縣鄉村換屆為契機,選拔115名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熟悉“三農三牧”的干部進入旗縣區黨政班子。提拔一批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到蘇木鄉鎮領導崗位,選拔一批“老鄉鎮”擔任蘇木鄉鎮領導班子正職。優化提升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帶頭人隊伍,出臺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和優秀人才到嘎查村任職的若干措施,大力實施“引鳳還巢”政策,吸引2309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本土大學畢業生等進入“兩委”班子,全力打造一支過硬的“頭雁”隊伍。
培樹鄉村“頂梁柱”。劃撥2000多個蘇木鄉鎮全額事業編制,創新采取“鄉招村用”的做法,招錄2075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下沉到嘎查村鍛煉服務至少5年。制定嘎查村鍛煉服務人員管理辦法,實行階段式培養、臺階式歷練,由市委組織部提級管理培訓。通過換屆,這些大學生全部進入“兩委”班子,成為一支學歷較高、專業對口、留得下來的“專職村干”隊伍,為鄉村振興積蓄了后備力量。
建好人才“蓄水池”。采取黨員“1+1”“1+X”聯系幫帶農牧戶等方式,5.1萬名產業發展能力較強的黨員聯系幫帶22萬農牧民共同發展產業。興建80個“鄉土人才培訓基地”,加大農村牧區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力度,組織800余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服務產業發展,培育農村牧區實用人才、青年農場主、職業農民等4.7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