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既能野營燒烤,還能飛直升機,真的很棒!”家住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的市民劉錚說。
“露營+低空飛行”是玉符河畔的熱門文旅項目,市中區黨家街道玉符泉源聯合黨委去年引入這個項目,不少游客特地來此體驗一把低空飛行。
金秋十月,玉符河畔,一幅鄉村共富新畫卷正悄然展開。據黨家街道玉符泉源聯合黨委書記李光麥介紹,截至目前,玉符河片區露營、觀光等項目,共接待研學旅行團隊370個、約14200人,營收達67萬元。
市中區黨家街道玉符河畔。(市中區委組織部供圖)
清水潺潺、白露紛飛,玉符泉源聯合黨委便坐落在這青山秀水間。作為市中區首個“跨村聯建”的示范試點,它悄然開啟了黨家街道西東、土屋等5個村莊的發展新篇。“5個村全部實現了主職干部‘一肩挑’,班子平均年齡45歲以下,示范村占比一半以上。”李光麥自豪地說。
近年來,市中區發布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年大變樣”規劃,按照“地域相近、優勢互補、互聯共建、協同發展”的原則,以5公里為服務半徑,每2到6個村為單位,用3年時間將全區77個村組織聯建為2個試點型聯合黨委、11個常態化聯合黨委,推動基層黨組織由“分散運行”向“融合共進”轉變。同時,構建“街道黨工委-聯合黨委一村黨組織”三級組織架構,每周一次“碰頭會”、每月一次片區村“兩委”會議,實現聯建村莊“握指成拳”。
為了讓聯合黨委“跨”起來有奔頭,“聯”起來有勁頭,市中區接連發布硬舉措,設立“紅雁先鋒”賦能振興大比武擂臺賽,打造“頭雁講堂”等村干部賦能平臺,創新“黨員大會聯開”等組織生活方式,不斷做實跨村聯建的版本升級。
緊鄰玉符河“玉腰帶”的東北端,十六里河街道石崮、瓦峪、石匣3村和周邊企業組建的“1+3+N”黨建聯合體,則呈現了跨村聯建的另一種形態。
“村莊治理有很多看不見的藩籬,村莊和村企之間存在著‘三不管地帶’,需要跨村聯建破題解決。”石崮溝村駐村第一書記鄧延明說。十六里河街道依托石崮森林公園網紅旅游資源,輻射周邊龍頭企業和石崮、瓦峪、石匣3村建立聯合黨委,實施“龍頭企業+村黨支部+合作社”模式。聯合黨委建立“四季村晚”進駐景區演出50余場,打造“流量密碼”引來上萬游客。企業為村莊修建道路、增加配套設施,盤活村莊52處閑置宅基地資源打造鄉村民宿。
“希望通過片區集約化,推動村莊治理由單打獨斗向組團式發展,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有觸動的工作成果,打造有溫度的聯建模式。”市中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說。
為真正讓跨村聯建有效、規范運行,市中區按照聯村“一盤棋”思路,讓村民享受聯建紅利。通過打造黨務、政務等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挖掘“玉水原鄉”“四季村晚”等黨建聯合體亮點品牌,指導成立聯合黨委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等方式,捆綁實施服務聯辦、品牌聯創、治理聯動。
陡溝街道的“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黨建聯合體,便是市中區合力發展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例證。聯村黨組織成立后,陡溝街道采取“強村+弱村、富村+窮村、大村+小村”的方式結對共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聯創聯增聯帶”。2023年,陡溝街道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村占比70%,百萬以上村占比43%。
黨家街道寨而頭村“飛機之家”直升機低空觀光旅游項目炙手可熱。(市中區委組織部供圖)
黨家街道則依托黨建聯合體,整合各村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2022年黨家街道玉符泉源聯合黨委,結合玉符河沿線山水田園風光,啟動了黨家街道寨而頭村“飛機之家”直升機低空觀光旅游項目,并于2023年五一假期正式開業運營,期間平均每天飛行100余人次。
借助“萬人下鄉、千村提升”東風,市中區以“黨建聚合”推動“產業聯盟”,“多村捆綁、整片推進”的思路,催生形成了全區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多樣模式。如今,市中區正融合打造跨村聯建升級版,整合打造“一街一線”精品文旅路線,輻射帶動村民發展民宿、水果采摘、非遺手工等特色產業,實現聯動發展、合力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