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小院,滿屋時光,種得下四季流年,裝得下人間清歡。花做籬笆,詩意為墻,一草一木皆風景,一磚一瓦均含情。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幅美景畫卷,那么,新疆哈巴河縣的“美麗庭院”一定是這幅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扮靚和美鄉村高顏值
漫步在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克依克拜村的街道上,花木錯落有致,庭院各具特色,菜地、花壇、墻繪點綴其間,為整個村莊增添了靚麗的色彩。
據介紹,哈巴河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按照“先示范、后覆蓋”的原則,以村為單位、以戶為基點,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引導群眾開展庭院整治、“三區”分離、垃圾清理,利用庭院空地栽種花木、果蔬,實現了庭院環境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華麗轉變。
哈巴河縣美麗庭院一角。肖安琪 攝
“以前院子里堆放了很多雜物,又臟又亂,現在大家都把自家院子收拾干凈,種上了蔬菜和花草。環境變美了,看著舒心,住著也舒服。”村民加那爾古麗·奇那別克在精心打理著自家的庭院。
“美麗庭院”不光要“面子”好看,還得“里子”殷實。依托“積分超市”,將庭院衛生納入“積分制”管理,每月開展“美麗庭院”創建評比活動,通過對農戶庭院綠化美化、室內凈化亮化、院落整潔有序、家風和諧文明等情況進行實地觀摩,在全縣評選出1350戶“美麗庭院”示范戶,全力營造學典型、趕先進、爭先進的濃厚氛圍。同時,結合“紅黑榜”制度,每季度在村級衛生評比欄以“紅黑榜”的形式將評比結果進行公示,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全村、一村帶全鎮、一鎮帶全縣”的示范效應,不斷刷新和美鄉村靚麗顏值。
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力
“村主干道的好幾盞路燈壞了”“村里的撂荒地一直在那擱著也不是個辦法”“今年得在中草藥種植和管理上多下點功夫”……夜幕降臨,哈巴河縣庫勒拜鎮的喀英德阿熱勒村一片靜謐。沿著寬闊平坦的硬化道路一路前行,村子南邊的一處農家小院里,卻不時傳出陣陣說笑聲。
哈巴河縣黨員群眾在”議事小院“嘮家常。周婷 攝
走進小院,一張長桌、幾把小凳、一壺清茶,村民們正坐在庭院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村內發展事宜,既有村莊建設的建議,也有熱點問題的反饋。這樣的“院落會”早已成為哈巴河縣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工作常態。“別看這院子小,村里很多大事小事可都是在這里嘮出來的。”村民孫鐵強的一番話引得大家連連點頭。
“這不,流轉耕地那事,就是在小院里嘮出來的。”一位村民提到。原來,喀英德阿熱勒村2000畝戈壁灘耕地存在流轉困難,涉及到60戶村民利益。于是,喀英德阿熱勒村黨總支組織村“兩委”、村民代表等召開“院落會”,又主動聯系承包地老板協商土地承包價格,與村民簽訂土地承包租賃合同,最終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將2000畝耕地全部對外承包,確保村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去年以來,哈巴河縣在65個村打造“議事小院”105處,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2個,謀劃解決民生實事180余件,真正把基層社會治理觸角延伸到了鄉村最末端。
拓寬庭院經濟致富路
走進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瑪依沙斛村王永東家的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座400多平方米的平菇種植棚,棚內一朵朵鮮嫩肥厚的平菇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簇擁在一起,甚是喜人。“我家種植了1.2萬株菌棒,這幾天正大量出菇,每隔四五天就得采一茬。現在市場價每公斤能賣10元,預計年收入能達12萬元以上。”王永東一臉喜滋滋地說。
哈巴河縣“庭院經濟”示范戶正在采收平菇。馬宇 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新疆鄉村的小院其實不小,有的院子近3畝地,只是以前,很多人家雜亂的垃圾、滿地的牛糞讓小院顯得小而臟。哈巴河縣本著“處處優美、戶戶增收、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在全縣7個鄉鎮打造65戶“庭院經濟”示范戶,鼓勵引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后閑置空地、庭院資源,大力發展農牧家樂及民宿、庭院種植和養殖等產業。同時,結合各戶實際,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以實際行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哈巴河縣共發展農牧家樂228戶,建成各類民宿54家,打造采摘園3處,戶均增收達2萬元以上,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增收。
瓦上四季,檐下人生。在各級黨組織和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素面朝天的小村落蝶變成有顏值又有產值的美麗鄉村,讓哈巴河縣這座邊陲小城,成為了祖國雄雞版圖上最美麗的尾翎。
本報記者 周靜文
通訊員 李雪蕊 吳振華 沙妍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