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現場開展綜合技能培訓。(龍通村供圖)
眼下正是云貴高原早熟沃柑豐收季。走進云南省寧蒗縣金棉鄉龍通村,一排排沃柑樹上,金燦燦的沃柑掛滿枝頭。果農們有的采摘、搬運,有的裝箱、打包,一派產業興旺、富足和美的景象。
“我們已經把果子賣到了北上廣!”駐村干部興奮地介紹。
在沃柑俏銷的背后,是“無中生有”的一個產業。寧蒗彝族自治縣俗稱“小涼山”,是云南省最后9個退出貧困序列的縣(市)之一。金棉鄉龍通村的群眾過去祖祖輩輩都是種苞谷等傳統作物,增收致富的難度不小。2019年,當地黨委、政府及包村單位結合龍通村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土壤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引入沃柑種植。群眾不敢種咋辦?他們通過召開宣傳會、現場實地觀摩、黨員示范帶頭種植等方式,以“黨支部+合作社+黨員”模式輻射帶動村民種植沃柑1100畝,實現了全村“戶均5畝沃柑園”的產業發展目標。
沃柑需要“喝水”,而這里是高寒山區,很缺水。為解決龍通村灌溉用水緊缺問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積極對接上級部門,爭取滬滇協作資金960萬元,建設自然能提水項目,新建300平方米取水口1座、鋪設動力管道2910米、鋪設鋼管10760米、新建1000立方水池1座等,項目建成后,徹底解決了用水短缺這個制約龍通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祖祖輩輩都沒種過沃柑,咋弄呀?”面對村民的顧慮,駐村工作隊積極對接農業農村局等相關行業部門,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給農民進行面對面技術培訓,指導苗木修剪、疏果、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持續賦能。開展高效土肥水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一項項關鍵技術攻關,為沃柑優質高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駐村工作隊還邀請鄉農技站專家到龍通村掛聯指導,組織無人機撒藥等,“以前站在地上種,現在飛到天上種!”村民們都感到很新奇。
水果豐產了,還要賣得好。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堅持突出特色優勢、強化產業支撐,??推動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加快推進冷庫項目建設,不斷完善“產裝銷”產業鏈一體化建設,破除傳統銷售模式,通過網絡宣傳、直播帶貨等,讓沃柑成了“網紅水果”。2023年,龍通村沃柑累計銷售近13萬斤,銷售金額超40萬元,戶均增收約5500元。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短短幾年時間,龍通沃柑就成了寧蒗縣的知名品牌。龍通村將持續做足沃柑產業大文章,有效提升龍通沃柑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共同富裕。除沃柑外,村里還同步種植青花梨400余畝、軟籽石榴200畝、烤煙560畝,逐漸形成“一業主導、多業互補”的發展格局。依托“數字農業+電商”模式,著力打造智慧果園、區域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