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河南省安陽市采訪,恰好遇到運營“安之選調”公眾號的幾位選調生開選題策劃會。如何運營好新媒體平臺,更大程度發揮其影響力,為選調生成長及鄉村振興賦能?記者加入其中,與選調生們展開討論。
本期主持人:劉鳳雙
本期嘉賓:
張蘇涵:2022年選調生,現任殷都區洪河屯鄉東五龍溝村書記助理
張瑞濤:2021年選調生,現任滑縣八里營鎮龍苑新村書記助理
禹英杰:2020年選調生,曾任內黃縣后河鎮余莊村書記助理
王毓賢:2019年選調生,曾任林州市姚村鎮西牛村書記助理
主持人:請大家簡單介紹自己及所在村的情況。
張蘇涵:我目前在安陽市殷都區洪河屯鄉東五龍溝村鍛煉。東五龍溝村地處丘陵地帶,全村耕地1000余畝,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主導產業仍依賴種植業。因為缺少特色產業,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所以村內老齡化情況比較明顯。我們村距離市區僅20公里,其實很適合周末短途旅行,但如何打開局面還需要思考。
張瑞濤:我比蘇涵早一年到村鍛煉。我所在的龍苑新村有1800畝耕地,主導產業是洋香瓜種植,參與種植農戶有186戶。2009年,我們村成立滑縣綠夢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雙綁”機制,建立洋香瓜育苗基地及瓜菜交易市場,產品銷往21個省區市。但目前產業也面臨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交易市場基礎設施老舊等問題,亟待升級。
禹英杰:我是2020年9月到余莊村鍛煉的。和蘇涵所在的東五龍溝村類似,余莊村全村共有耕地2800畝,以小麥、花生、西瓜等種植為主。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兩個,一是種植西瓜、尖椒等經濟作物,二是在陶瓷園區打工或開辦陶瓷廠。雖然收入還算可觀,但村民小規模經營,難以形成規?;漠a業。
王毓賢:我比他們到村都早,算是大家的前輩了。目前,我雖然已經結束兩年基層鍛煉,回到安陽市商務局工作,但像電商直播等工作也還是與鄉村息息相關。在村鍛煉時,我的國情調研報告聚焦傳統工業鎮的轉型發展,對小伙伴們指出的問題深有同感,后面我們可以具體交流,共同尋找解題思路。
主持人:大家剛剛都提到了村莊發展所遇到的難題,其實像“安之選調”這樣的新媒體平臺,運營得好是能夠賦能產業發展的。對如何提高新媒體平臺影響力,你們有什么好想法、好點子呢?
張蘇涵:以“安之選調”公眾號為例,不管是運營者還是受眾大多以選調生為主,所以我覺得可以圍繞選調生來做文章。一方面是結合選調生在村工作重點,展示選調生個人風采;另一方面,也可以聚焦選調生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干貨信息。這樣既可以激發選調生工作熱情,也能夠幫助他們答疑解惑,以此牢牢穩住平臺受眾的基本盤。
禹英杰:我順著蘇涵的思路繼續講,我們可以邀請有經驗的選調生前輩,就某一具體問題,比如基層工作經驗、人際溝通、調查研究等,開設專題欄目,為剛入農門的選調生提供專業指導。同時,我們可以邀請組工干部講解選調政策,也可以邀請剛考上來的選調生,分享備考經驗,以吸引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關注??傊?,就是打造“有用”的專業平臺,既能給大學生提供相對清晰的選調生職業前景,又給選調生提供專業的職業技能和展望空間。
張瑞濤:維系選調生受眾很重要,但擴大影響力不能局限于此。我們可以結合時事要點、基層工作難點以及選調生各自專業優勢,為在村工作的其他基層干部們提供干貨內容,吸引他們持續關注。同時,我們也可以推出互動性強的內容,比如“我的村最好,來PK”等,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轉發出去,在更大范圍增強影響力。這些都是比較具體的想法,總的原則就是在有用的基礎上,以讓人眼前一亮的活動,從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王毓賢:我的想法和大家不謀而合,聚焦“有料”和“有趣”,圍繞選調生成長、鄉村振興不跑偏。在內容上,結合當下時事熱點,提供高質量的干貨內容。在呈現形式上,可以充分發揮選調生年輕跳脫的優勢,以更加新穎活潑的形式推出。從我現在的工作實際出發,我覺得可以開展“選調生直播間”,直播文旅、直播助農、直播科普、直播普法等,實現新媒體宣傳價值、電商直播經濟價值和選調生成長價值。
主持人:關于新媒體運營,大家提了很多好點子。那么,深度參與其中的你們,收獲了怎樣的成長?又給村莊發展帶來了什么呢?
禹英杰:“安之選調”為我們搭建了成長交流平臺,無論是個人成長困惑還是村莊發展思路,都在交流碰撞中逐漸明晰。比如,我們余莊村雖然也種植西瓜,但不成規模,如何將產業做大做強困擾著我。因為“安之選調”的原因,我和瑞濤有了交集和交流,我發現他所在的村產業發展已經很成熟,是我們村的2.0版本,很多方面都可以“抄作業”。所以,我們私下也有比較多的交流,在彼此啟發中逐漸打開思路,少走了很多彎路。
張蘇涵:有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機會,對做基層工作更有自信。我是城里長大的孩子,剛開始對基層工作比較生疏,難免會有些挫敗感。但隨著工作的深入,對基層的認識也在加深,我開始有許多新想法,但僅靠自己其實很難落地。好在“安之選調”有個信息庫,里面的選調生各有所長。誰有創意,誰就張羅著“搭班子”,挑選合適的伙伴組成團隊,共同把創意落地。
張瑞濤:除了展示自己,參與其中也讓我看到自身不足,逐漸補齊了短板。運營新媒體難免會需要新媒體思維和新媒體技能,以前我在這兩個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又總是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F在為了不給大家“拖后腿”,就會硬著頭皮去學習、練習,當然效果也很顯著。掌握了新媒體思維和技能之后,我嘗試著自己錄制村莊宣傳視頻,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龍苑新村,進而了解到八里營鎮這個“甜瓜小鎮”。
王毓賢:“安之選調”為選調生提供了交流共享平臺,是選調生的精神家園,可以說“有人同行、分外幸運”。與此同時,借助選調生的“第一視角”,以全過程、實時性的鄉村振興實地調研,展現出中原地區鄉村發展的成果,也拋出現實困難、思路舉措,這能引發更多的公眾關注和思考,為鄉村振興賦能。
本報記者 劉鳳雙
通訊員 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