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臺州市新一批農村工作指導員到村開展工作。臺州市把加強和改進農村工作指導員選派工作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2021年到2022年,省市縣三級選派的農村工作指導員共幫助確定鄉村基礎設施項目4787個,發展富農造血產業2543個,落實扶持資金1.67余億元,處理各類矛盾糾紛1.33萬余起。
仙居縣白塔鎮上葉村農村工作指導員錢云潘(左)在田間采收
精心比選 嚴格把關
臺州把農村工作指導員選派與年輕干部培養相結合,通過平時考核了解一批、專題調研發現一批、單位推薦掌握一批、急難險重識別一批,提前儲備并分類建立農村工作指導員干部人才庫,變急用現找為系統配置,確保這支隊伍選優配強。
“剛開始,小夏說要盤活村里的農用地搞‘青創農場’,但很多村民都不理解,不愿意讓出自己的土地。沒想到這個80后的小伙子干事情這么踏實,搞起農業來比我們很多老農民還有經驗。”三門縣亭旁鎮芹溪村村民口中的小夏就是市煙草專賣局派駐的農村工作指導員夏仁蛟,目前,芹溪村果蔬基地通過有機農產品銷售、采摘游等項目,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增收超40萬元。
據悉,臺州按照“先定標準、后選干部”要求,細化制定“五優先”“五不派”選派標準,明確“為提拔當跳板的、掛名圖私利的、條件不符打擦邊球的、單純補經歷鍍金的、作風不嚴不實的”五種情況不得選派,真正將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人員選派出來。本輪市級農村工作指導員選派中,因年齡超標等不符合條件的退回重派31人次,目前指導員中45周歲以下的占比58%,具備高級職稱和省級以上榮譽的9人。
玉環市海山鄉南灘村農村工作指導員陳力(右)在步道施工現場
精準匹配 人崗相宜
“一開始,村莊建設缺乏統籌規劃,違章建筑很多,整體環境臟亂差,特色旅游項目不愿來。”玉環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工會主席楊世東帶著“整治環境、助推發展”的任務來到了干江鎮花明村。通過發揮行政執法方面的經驗和優勢,他與村干部一起迅速投身到拆違建、優環境工作中,村容村貌大改觀、基礎設施不斷健全,曾經的“落后村”如今變成了投資商眼中的“香餑餑”,海底火山溫泉等旅游項目紛紛落地,村里的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
“我們通過綜合分析干部的專業背景、特長優勢、工作經歷,把黨務骨干選派到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把善做群眾工作的干部選派到矛盾復雜村,把經濟能手選派到產業薄弱村,確保人崗相適、人盡其才。”臺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梳理制定部門資源力量清單和村級發展需求清單“兩張清單”,打好資金幫扶、項目支撐、技術扶持等組合拳,推動“部門所能”與“鄉村所需”有效匹配,最大限度實現“一人派駐、全單位壓上”。如市稅務局派駐仙居縣淡竹鄉林坑村指導員圍繞助力當地楊梅產業發展,依托稅務系統開通“親農在線”開票平臺,實現梅農開票“零次跑”。
駐仙居縣大戰鄉對山村農村工作指導員徐凱敏為水蜜桃線上帶貨
精細管理 考評激勵
派下去是第一步,如何讓農村工作指導員“沉得下、干得好”才是關鍵。臺州圍繞“緊起來、嚴起來、跑起來”的工作要求,分級分類組建聯絡組,實行“鄉鎮(街道)主管、派出單位協管、聯絡組自管”的三重管理模式,并建立“浙政釘”線上踐諾、工作實績報告等制度,以真管真嚴推動農村工作指導員立即沉到村里、扎實干活。
為了使新派指導員盡快適應角色轉變、熟悉農村情況、掌握工作方法,臺州定期舉辦業務培訓會,采取通過優秀指導員實踐經驗分享、業務骨干政策講解等方式,針對性開展基層黨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專題培訓,幫助農村工作指導員迅速進入角色,有效開展工作。在“平時交流會+年終擂臺賽”的基礎上,創新開展“三比三看”活動,即比引領看統籌謀劃、比擔當看工作業績、比服務看群眾口碑,點燃謀事干事熱情,迸發競相創業熱潮。
有為才能有位。臺州建立跟蹤考核機制,跟進了解農村工作指導員的駐村表現,凡是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的,第一時間給予提拔使用或確定相應職級;對考核相對靠后的,進行優化調整。強化政策保障,健全落實談心談話、生活補助、健康體檢、意外保險等配套政策措施,切實解決農村工作指導員的后顧之憂。
通訊員 潘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