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一股清泉沿著盤旋的“同心渠”,流向貴州省天柱縣地湖鄉巖古村與湖南省會同縣廣坪鎮羊角坪村的百畝良田中。看著水嘩嘩流進稻田,位于水源下游的羊角坪村村民開心不已。他們說,以往,貴州的水澆不到湖南的地,遇到干旱,就只能眼巴巴看著著急。現在是水渠貫通,水源共享,再也不怕干旱了。
巖古村和羊角坪村地處兩省,修建一條跨省同心渠是村民們翹首期盼的愿望。但苦于無人牽頭,多年來一再擱置。在湘黔朝陽聯合黨總支的牽線搭橋下,1500米的水渠于2021年初建成投用。
“‘同心渠’是地湖鄉爭取到的灌溉水渠項目,全長1500米,其中900米位于巖古村境內,600米位于羊角坪村境內。從爭取項目資金到協調土地再到動員群眾投工投勞,湘黔朝陽聯合黨總支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地湖鄉巖古村黨總支書記吳宜權說。
地湖鄉黨委書記楊光玖說,地湖鄉是貴州的一塊“飛地”,與湖南兩縣六村田土相依、犬牙交錯,漢、苗、侗等多民族融合居住,曾因地域差異、文化差異等眾多因素,邊界糾紛不斷。
2015年,根據雙方發展需要和群眾意愿,地湖鄉巖古村與湖南省會同縣廣坪鎮羊角坪村、大灣村,地靈鄉橋沖村,靖州縣大堡子鎮上河村、江沖村5個村“聯姻”成立了中共湘黔朝陽聯合黨總支部委員會,開啟了“黨建共抓、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和諧共創、生態共保、文化共育”湘黔邊界相處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黨員隊伍的發展壯大,原來的湘黔朝陽聯合黨總支現已升格為湘黔朝陽聯合黨委。在聯合黨組織的推動下,異地兩省村民通過共修一條團結路、共建一座友誼橋、共飲一方山泉水的方式,不斷密切往來、深入協作,攜手打破了以往劃界而治帶來的諸多“尷尬”,在“兩家人”共同“孕育”下,黨建、產業、文化等方面結出累累碩果,先后引導成立香提、靈芝、生豬等覆蓋兩省多村的42家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就近就業800余人次。
除產業聯建外,還建立了聯合黨總支服務辦事中心,開通“跨省通辦”事項;組建聯合文藝隊,開展三月三、春節等文藝文化交流活動;成立了“師資援助”計劃,互派教師開展支教服務……一次次暖心活動開展,一項項惠民項目落地,一個個產業蓬勃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聯合黨委為抓手,持續在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生態保護、資源整合上下功夫,凝聚多方優勢力量,打造更加和諧溫馨的‘鄰里圈’,全力推動合作共贏高質量發展新未來。”楊光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