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現在是我們裴書記傳遞火炬了!”9月14日,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街頭鎮古鎮片區體育工作站里歡聲笑語,片區體育委員范永安和村干部、體育愛好者們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
今年七月,后岸村舉辦全國氣排球交流活動
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第7天,圣火來到了臺州市,第77棒火炬手正是天臺縣街頭鎮黨委書記裴焦陽。平時,她就是群眾眼中的“體育書記”。
鄉村體育是群眾生活的樂子,更是鄉村振興的路子。過去,街頭鎮憑借自然風光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后岸村、山頭下村等A級景區村。隨著新時代“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鄉村旅游賽道迎來諸多新挑戰。街頭鎮則找到了以體興旅這一新路徑,承辦了國際越野賽、全國門球賽等文旅活動200余場,每次比賽都為村里帶來上百萬元的收入。
“村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運動、健康成了大家的重要生活追求。”裴焦陽表示,讓體育運動賦能鄉村振興,需要優化公共服務。為破解資源零散等問題,街頭鎮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成村級體育文化活動中心,配備健身運動器材,還打造多功能體育館和“百姓健身房”,全面構建“15分鐘文體圈”。同時各村結合每月“黨群服務集市日”,組織開展好鄉村全民健身活動,常態化開展拔河、跳繩、乒乓等各類體育文化活動,讓村民在趣味運動中強身健體,感受到快樂體育的本真。
隨著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街頭鎮也受到了全國級別賽事的青睞。輕盈的彈跳、猛烈的扣殺、緊密的防守……今年7月,“迎亞運·奔共富”第六屆浙江天臺后岸“采桃節”全國氣排球交流活動在后岸村多功能體育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的118支隊伍、960余名參賽隊員齊聚后岸村參加比賽。
緊張刺激的比賽背后離不開緊鑼密鼓的籌措和安排。“你那邊的隊伍盡管帶過來,我們這邊住宿的床位都能安排。”在后岸村多功能體育館,陳海軍忙前忙后,每年都要舉辦二三十場大型賽事,他早已駕輕就熟。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街頭鎮成立基層體育委員工作總站,由各村黨組織牽頭,重點選聘體育能人、黨員干部、退役軍人等擔任村級體育委員,并將他們納入村級后備人才庫進行培養,為鄉村體育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為了彌補村與村之間的發展差異、實現資源互補,街頭鎮深化黨建聯建,打造古鎮、后岸、寒山湖三大體育片區,將非遺文化、競技文化、和合文化等融入體育項目,實施“以強帶弱,聯動幫扶”模式,推動片區均衡發展,為基層體育事業發展提供“街頭樣本”。各個片區體育委員通過“體育串門”組織村級賽事,每月座談分享經驗,成為街頭鎮的特色招牌。
宜山則山,宜水則水。體育項目成了街頭鎮的“土特產”。目前,全鎮共組建門球、氣排球、籃球等體育隊伍50余支,運動隊員超過700人。去年,舉辦片區體育賽事活動25場,覆蓋近1.5萬人次。
通訊員 鄭宇欽 夏忱
實習生 裴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