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群體龐大,但物質基礎相對薄弱,應當重點關注,全方位、多層次滿足老人需求。2020年,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在26個行政村每村建設一個幸福大院。為此,筆者圍繞祁儀鎮幸福大院建設、運營,做了一番調查和研究。
經過近3年的實踐,目前在運營的幸福大院有兩家,分別是開心公寓和祁儀村幸福大院。居住群體主要是五保戶和困難家庭,其中,開心公寓入住了167位老人,祁儀村幸福大院住了213位老人。
兩家幸福大院是祁儀鎮目前很重要的一支養老力量。但在運營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統一的飲食安排忽視了差異化需求。雖然地理上屬于同一地域,但老人們的個性化需求不容忽視。再加上幸福大院中大部分“房客”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與正常人的營養需求不同。二是陌生環境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幸福大院的老人來自全鎮26個行政村、295個自然村,因此,人際關系較為生疏,部分老人比較敏感、安全感缺失,思家情緒難以有效排解。三是勞動的缺失阻礙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入住兩家幸福大院的老人多數年齡較大,勞動能力參差不齊,入住幸福大院后,脫離了原本的田間勞動和家務勞動,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精神世界的空虛。
鑒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健全飲食服務體系,提高膳食水平。邀請第三方機構,評估老人身體狀況,結合當地的飲食習慣,科學制定食譜,同時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老人的飲食需求。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幸福大院服務質量。完善廚房設施,將食品安全工作做精做細;完善公共娛樂設施,圍繞公共文化、健康生活等方面,同入住人員需求相對接;完善醫療設施,建立集疾病預防、治療、護理和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醫療設施。三是塑造幸福大院融入機制,提升老人歸屬感。摸排老人健康和精神狀況,了解每位老人的個性化需求;開放式管理,定期為老人提供返鄉服務,緩解思鄉情緒;引入專業化隊伍,設計適合開展的娛樂活動,推動幸福大院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等高頻對接,提升老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建立奉獻機制,重拾人生價值。根據老人健康狀況,科學設置勞動內容;充分發揮老人的興趣專長,提供農業咨詢、農具修理、農技傳授等服務;發揮部分老人的威望,幫助解決幸福大院的治理難題等。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2021屆到村任職選調生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