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之夜,黑云翻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新民村突降暴雨。村民田海濤一邊在前門擋水,一邊在后院墻根掏洞,一直折騰到后半夜……
原來,近期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抬高了路基,導致雨水倒灌進了田海濤的院里。回到屋里,田海濤又累又氣,修路本是好事,一下雨自己卻遭了殃,他一抬頭看見了前幾天鄉里給他家貼的“百姓說事兒”二維碼,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自己的遭遇上傳到平臺……第二天中午,正在午休的田海濤被門外突然傳來的機械聲驚醒,他出門一看,一臺鉤機正在挖排水渠。“沒想到不到12個小時,問題給我解決了!”田海濤高興地說。
“每天早上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百姓說事兒’信息平臺后臺,對新上傳的訴求分類派單,能村里解決的就村里解決,村里解決不了的由包村干部、駐村干部、鄉里相關站所解決,如果他們都解決不了,那就由鄉黨委、政府成立專班推動。”木頭營子鄉“百姓說事兒”管理員喬新媛說。
木頭營子鄉轄區大,部分村莊距離鄉里比較遠,群眾辦事比較麻煩,成本較高。為創新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木頭營子鄉黨委打造“百姓說事兒”平臺,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以“群眾出題、組織領題、干部解題”的方式,直面鄉村治理的痛點,努力將百姓的煩心事辦成順心事。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臺鎮,一個叫“碧需幫”的微信小程序逐漸成為這個小鎮的“新名片”。鎮黨委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建立了線上“群眾點單、精準派單、部門接單、及時返單”的服務機制。鄰里矛盾、吃不上自來水、電器維修……凡是群眾的矛盾和訴求,都可以通過小程序進行反映,鎮里第一時間安排相關部門、人員解決。
“碧需幫”平臺順利運行的背后,是碧流臺鎮通過全要素整合資源,吸納了農科、信用社、公安、法院等多部門,確保每一單都有人管、有人落實。截至目前,“碧需幫”辦結率達到98.7%。
“赤峰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打造了集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于一體的基層治理平臺。”赤峰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彭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