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強和他的蜜蜂。 (陽朔縣委組織部供圖)
桂林不僅山水風光美,在那些形狀獨特的山峰中,還藏著不少美味,蜂蜜就是其中一種。要在石林間養蜂取蜜,得有核心技術。廣西桂林市陽朔縣的朱志強就是這樣一位掌握“甜蜜事業”密鑰的能人。
南國初秋,位于陽朔縣白沙鎮的羿春族蜂業蜜蜂養蜂基地,地面蜂箱排列、蜜蜂盤旋飛舞,幾位養蜂人忙著打理蜂箱提取蜂蜜。“這可是好貨,一片起碼能取3斤蜜糖!”基地負責人朱志強熟練地取出一柄沾有滿滿蜂蜜的蜂巢,滿意地上下打量。年過四十的朱志強是陽朔本地人。“小時候是在蜜蜂陪伴下長大的,沒有頭罩也不怕蜜蜂環繞。”朱志強笑著說。
朱志強的爺爺與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養蜂大戶,經過三代傳承,他總結出不少養蜂的絕招。十多年前,朱志強不顧父親反對,辭去城里穩定的工作,轉身為山間蜂農,開啟他的“甜蜜”事業。
“每只蜜蜂一生最多能夠生產4克蜂蜜,小蜜蜂需要飛數千公里,在超過5萬朵花上采集花粉……”朱志強了解蜜蜂,常拿蜜蜂激勵員工,“只有勤快,才能創造奇跡、成就夢想。”基地的工人也習慣了白天黑夜都能看到朱志強的身影。一大早,朱志強就到基地觀察蜜蜂習性,打掃蜂場;夜深了,他還在基地辦公室里閱讀養蜂經典書籍。由于養蜂技術精湛,朱志強多次受邀給蜂農做特色產業培訓,也常受邀到桂林理工大學等高校授課。
為發展壯大養蜂特色產業,幫更多村民掌握技術,借陽朔縣成為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和“十三五”南寧試驗站示范縣的東風,2017年秋,朱志強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注冊成立羿春族蜂業有限公司,投入數百萬元,建設蜜蜂生態養殖示范場、蜂產品加工廠、蜂文化展示區和養蜂技術培訓中心。
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后,他積極引導支部黨員成為帶動群眾發展養蜂產業的“服務員”,以“支部+合作社+脫貧戶”模式,通過手把手的幫、教、帶,擴大養蜂規模。2018年,基地結對扶持脫貧戶22戶,幫脫貧戶收獲蜂蜜4200多斤,產值21萬元,戶均增收9000多元。朱志強又與合作社伙伴設置了產業幫扶車間,吸納更多脫貧人口就業,為24名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促進全縣養蜂產業安排就業2000多人,另為63戶無勞力無產業的脫貧戶提供代種代養服務。
朱志強認為,合作社發展要想“一帆‘蜂’順”,必須堅守蜂蜜品質,打造陽朔地理蜂蜜品牌。2019年,他主導的“陽朔九龍藤蜂蜜”獲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拳頭產品。他創設的羿春族品牌蜂蜜產品先后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自治區扶貧產品認證等諸多獎項。他利用“互聯網+”構建多元化銷售網絡,提高合作社蜂蜜銷量。
辛苦采花終成蜜,釀得甜美送萬家。對未來發展,朱志強有著清晰規劃:做甜蜜事業的引路人,帶動更多群眾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