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會村的正中央,有一棵樹齡700多年的老槐樹。它經歷過抗日戰爭期間冀中地區最為激烈的一場戰役,一側的樹干已經干枯,另一側被一根木頭支撐著,樹上十余個彈孔仍清晰可見,至今無法數清樹干中到底留有多少顆子彈。
齊會村地處河北滄州河間市北部的北石槽鄉。1939年4月23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第120師與日本27師團第三聯隊第2大隊(吉田大隊)在齊會村及其周邊村鎮激戰三天兩夜,日軍800多人,除少數逃脫,基本被殲。此戰是我軍抗戰戰略相持階段平原游擊戰大量殲敵精銳的典范戰例,對日軍震動很大,使其不敢遠離據點實施大規模“掃蕩”,粉碎了日軍妄圖占領整個冀中平原的陰謀,為鞏固冀中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后,冀中兒女紛紛拿起武器,投身于抗戰的洪流。
歷經戰火洗禮的齊會村是一個革命的村莊、英雄的村莊。而今,擁有紅色基因的齊會人憑借著一股子拼搏奮斗的精神,建成了以“一碑一室一樹”(齊會戰斗紀念碑、紀念室、大槐樹)為中心的紅色教育基地,重點展示了齊會村的紅色文化、賀龍率領八路軍抗日的英雄事跡等,先后獲評“河間市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滄州市國防教育基地”“滄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成為人們了解革命歷史、追尋紅色記憶的好去處,吸引了不少干群尤其是愛國青年、中小學生前來參觀瞻仰。
2021年,齊會村被確定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在這片革命烈士戰斗過的土地上,智慧勤勞的齊會人在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方面充分發揮紅色革命精神,凝聚黨員、青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在各項大考面前交出滿分答卷,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實在在的幸福寫在了村民的笑臉上。隨著村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長。每當夜幕降臨,齊會戰斗紀念碑旁的小廣場便響起了旋律昂揚的音樂,愛好跳舞的村民不約而同地換上舞蹈服,在廣場上隨著音樂歡快地舞動。歌聲、笑聲、音樂聲此起彼伏,讓鄉村的夜晚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藝術成了凝聚齊會村民的重要載體,而這種獨特的鄉村文化也是對紅色文化的另一種傳承。抗戰時期,八路軍的火線劇社曾在齊會村駐扎過一段時間,并在此培養了一批文藝人才,齊會村也開始辦起了自己的劇團,慢慢形成了文藝傳統。
今天的齊會村民汲取紅色文化力量,仍然活躍在“文藝圈”。村內的兩個舞蹈隊,每年都參加很多村內外的演出比賽,在北石槽鄉連續兩屆廣場舞大賽中摘得桂冠。舞蹈隊員中有風華不減的中老年人,也有青春正茂的年輕人,她們多才多藝,歌曲、小品等也都演得很好。每年的正月十五,村里都會舉辦群眾聯歡活動,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舞出精氣神,演出新風采。
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北石槽鄉齊會村黨總支書記 時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