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內江市近日舉辦的一場基層黨員培訓班上,東興區宏展糧油專業合作社社長胡洪兵既是參訓學員也是兼職講師,他在自己的育秧基地里給學員上了一堂現場教學課。這樣的“田園課堂”,已成為內江市鄉村干部培訓中的“標配”。
內江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川中丘陵地區農業大市,內江對標中央、省委要求,先后出臺《關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對“田間課堂”的培訓對象、內容、時長等作了明確要求。
根據內江各縣(市、區)的產業特色,內江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還精心“繪制”了一幅全市“田園課堂”研學地圖。工作人員如數家珍:市中區、隆昌市是水產養殖培訓,東興區是中藥材種植培訓,資中縣、威遠縣是果樹種植培訓……鄉村黨員干部缺什么,就針對性補什么。
記者了解到,內江的“田園課堂”有三類針對性培訓。一類是“農村家庭能人”培養,可以是“治理型”“引領型”或“技能型”。目前已培育“農村家庭能人”78.51萬名,實現了全市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家庭一戶一名能人全覆蓋。第二類是后備力量“提能工程”。重點把返鄉創業大學生、致富能手、退役軍人等培養為村級后備力量。每年由市、縣聯動舉辦專題培訓,并由鎮村干部結對幫帶。如今全市924個村每個村平均儲備了至少2名后備力量。第三類是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內江每年全覆蓋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常態化組織村黨組織書記在市內交流學、走出去借鑒學,讓村黨組織書記們學有所得,在比拼中提能增干。
市中區朝陽鎮黃桷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丁勝利,是“田園課堂”的受益者之一。“我是從家庭能人到后備力量再到村干部,一路讀過來的!”通過“田間課堂”一路陪伴、針對性地培訓,丁勝利不僅收獲了自己的成長之路,也為村子找到了通往勝利的致富路。這個2018年才實現“破殼消薄”的村,通過發展農文旅產業,打造芍藥花觀賞精品旅游線路,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52.4萬元。
“田園課堂”不僅把學員們帶到田間地頭,也把一些培訓學校直接建在了田間地頭。記者在資中縣銀山鎮平安寨社區內看到,資中鄉村振興學院就坐落于此,來培訓取經的鄉村干部絡繹不絕,“村莊特色產業怎么發展?農房整體風貌怎么改造?”大家沉到田頭來找答案。
田頭建課堂,師資從哪來?內江市委組織部積極爭取、鏈接四川省級黨員教育師資庫,邀請省里名師來授課。還從本地遴選出294名優秀領導干部、村黨組織書記、黨員群眾等,建立市縣兩級黨員教育師資庫。迄今為止,全市共建成1個省級技能培訓基地和8個市級黨員教育學院(基地),與40個縣級黨性教育基地、產業發展基地以及市縣鄉三級黨校群一起,共同構成了內江“田間課堂培訓矩陣”。
培訓效果好不好?還要考一場。各級“田間課堂”的最后一課通常要安排2張“必答卷”。相關人士解釋說,“一張是培訓內容的測試,看學員是否學有所獲,不合格的將通報所在縣區組織部。另一張是調查問卷,征求學員對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的意見建議,以便下次培訓加以優化。”
內江市委組織部相關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內江已累計舉辦“田園課堂”1752場,培訓鄉村干部10萬余人次,鍛造了一支結構合理、本領過硬、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隊伍,為內江的鄉村振興儲備了充足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