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為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歷史使命,百萬雄師乘風破浪,橫渡長江。渡江戰役總前委孫家圩子舊址就位于我們村。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安徽省蚌埠市紅色旅游示范基地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近日,我為蚌埠團市委錄制了一期《珠城青年說》,向廣大網友講述孫家圩子村的紅色歷史,帶大家“云參觀”舊址紀念館,我覺得很自豪、很有意義。
孫家圩子村位于蚌埠市蚌山區燕山鄉東南部約6公里處。1949年3月22日,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革命先輩率渡江戰役總前委、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前方機關和三野司令部進駐孫家圩子村。在這里,第三野戰軍下達了《京滬杭戰役作戰命令(京字第二號)》,吹響了渡江戰役開始的號角。孫家圩子村一度成為渡江戰役的軍事指揮中心和華東地區的政治決策中樞。
2020年下半年,蚌埠市謀劃孫家圩子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提升改造工程,2021年3月正式啟動該項目。作為2021年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之一,蚌山區積極發揮中央財政300萬元資金撬動作用,向上爭取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創建項目,獲得配套資金約550萬元。區鄉兩級為一體化推進孫家圩子村發展,充分整合資金,把紀念館提升改造工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省級美麗鄉村建設3個項目打捆,統一設計、統一施工,一體推進。
我們還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共計1500萬元,編定了孫家圩子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制定了15個建設項目,包括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環衛設施提升工程、村莊綠化提升工程、紅色文化氛圍營造等,目前已完成14個。
如何充分挖掘紅色資源,使其成為撬動孫家圩子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杠桿?我們在“三資核查”的基礎上,全面摸清村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及基礎設施資產,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修整硬化道路5000余平方米,鋪設污水管網2000余米。結合村里實際情況,實施環衛封閉式運營項目,指導幫扶成立村級物業公司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孫家圩子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2萬元。此外,實施“一分良田”高效農業產業項目,打造省級水生植物繁育基地130畝、農旅產業園100畝,有機蔬菜園10畝,預計能帶動農民就業120余人。
如何使紅色文化成為全村上下凝心聚力的精神載體?我們一方面加強自身建設,嚴格執行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持續收集民情建議,及時解決矛盾糾紛。另一方面,堅持走群眾路線,按照“紅色村建設群眾是關鍵”的原則,組織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走訪農戶等方式引導村民支持修路、拆遷、外立面改造等工作。積極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作用,成立紅色故事宣講隊,更好地發掘、繼承和弘揚孫家圩子村的紅色文化。如今的孫家圩子村,班子齊心、黨員齊力、群眾齊行,實現了基層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紅色內涵更加豐富、富民產業更加興旺、村容村貌更加靚麗、村莊治理更加有效的美麗蝶變。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燕山鄉孫家圩子村黨支部書記 胡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