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回拿到獎學金,今后一定繼續用功、發奮學習。”“村上教育幫扶的活動要一直做下去,幫更多孩子攀登人生高峰。”不久前,2023年廣西百色市凌云縣泗城鎮上蒙村勵志獎學金發放暨優秀學子座談會上,10位新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及家人,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敞開心扉話未來。作為上蒙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我參加交流,頗受觸動。
王文濤(前右)進校園向孩子贈送學習用品。全彩柒 攝
上蒙村地處百色大石山區深處,多年來,村里積極爭取各類助學資金,設立了上蒙村優秀學子勵志獎學金。每年舉行座談會為優秀學子頒獎是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一以貫之的事。
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低、教育基礎設施差,昔日的上蒙村整體教育水平低,考上大學、走出大山的孩子寥寥無幾。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近10年村里上大學的孩子超過90人,近3年更接連走出31名大學生,在凌云縣名列前茅。
昔日的窮山村,成了革命老區的“鳳凰”村。“每年這么多娃娃考上大學,是全村的大喜事。孩子們讀書上進,形成苦讀成才的好風氣,將來都是我們村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資源。”村黨支部書記陸紹杰是我的在村導師,去年到村不久,他告訴我,發放勵志獎學金只是上蒙村“獎學”幫扶鏈的一環。近些年,一任任駐村工作隊創新開展了“第一書記夜話”“第一書記進校園”“七彩假期小課堂”“留守兒童暑期夏令營”等一連串實實在在的活動,在這遠離都市的深山里,蹚出一條教育扶貧扶智的新路子。
不斷有“鳳凰”飛出去,也陸續有人才引回來。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村“兩委”換屆后,上蒙村兩位90后大學生譚旺、勞秀玲加入村“兩委”,優化了班子結構,增強了隊伍力量。副主任勞秀玲作為村上教育振興的親歷者、受益者,看著家鄉越來越好,她說:“從受到幫扶走出去又回來,如今還有親身參與家鄉發展的好機會,我會好好珍惜。”
駐村第一書記陳煥泉常約我一道參與教育幫扶,動態了解孩子們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引導孩子們向善、向好。尤其對一批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我們入戶頻繁、線上交流不斷,目的便是讓孩子們時刻感受到被掛念、被關注,不厭學,不荒廢時光。
近年村情調研中,山區師資匱乏問題較為突出,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優勢,聯合凌云縣相關部門,聯系了多所名校以及公益組織,寒暑假到村結對、志愿支教。針對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不理解教育幫扶政策要求等情況,工作隊又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利用村民代表會議、院壩會等機會,宣傳身邊讀書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關鍵每天要多花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回訪時,一位剛從廣東回來的媽媽態度堅決地表示。相信未來收獲山村獎學金的佼佼者中,也會有她的孩子。 王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