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標桿,干有動力。江蘇省把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實施村(社區)書記“百名示范、千名領先、萬名骨干”工程,先后于2019年、2021年命名兩批共200名“百名示范”村(社區)書記,今年又命名第三批92名“百名示范”村(社區)書記。12月6日,在江蘇省第三批“百名示范”村(社區)書記座談會上,三批“百名示范”村(社區)書記中的7位代表,聚焦強班子、謀發展、優治理,交流了做法,分享了感悟。7位“身邊的榜樣”示范了什么?廣大基層黨組織書記又能學到什么?
“頭雁”就要帶頭拼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團結廣大黨員群眾,“百名示范”書記樹起了對黨忠誠的榜樣。
“長江村始終把黨的建設擺在首位。”張家港市金港街道長江村黨委書記郁霞秋闡述了自己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項榮譽的理解。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召開后,作為黨代表,她第一時間召開村黨員大會傳達會議精神,結合“我讀黨報給你聽”“黨代表在身邊”“班前一刻鐘”等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細致地宣傳到群眾中去。她堅持事業辦到哪,黨組織就建到哪,努力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發展成黨員,通過老帶新傳幫帶,培育一批“有本事、會辦事、辦好事”的好苗子。目前,該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2.26歲,學歷均為本科以上,真正實現了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一個好的支部離不開一個好的帶頭人。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磊記得,2021年春節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他帶領新一屆村“兩委”向村民作出任期承諾:到2025年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00萬元、新建廠房2萬平方米、解決群眾就業400人。有村干部勸他“目標內部掌握就好”,萬一實現不了,不就“打臉”了嗎?周磊說:“敢于公開承諾,就是為了不給自己留退路。”2021年9月,2萬平方米的廠房開建。為了督促進度和保證質量,工人沒上工,周磊就到現場;工人收工后,他還會到現場。4個月過后,廠房如期交付,周磊也整整瘦了10斤。
發展產業探尋“最優解”
發展鄉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增收是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共同課題。“百名示范”書記因地制宜,各有各的“最優解”,樹起了推動發展的榜樣。
當好村集體經濟的掌舵人,是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寶的目標。漁民上岸后,劉德寶帶領干部群眾轉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文旅,推動成立15家餐飲和9家民宿,打造5000平方米的揚州市鄉村振興干部教育實踐中心。“今年累計接待游客2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00萬元。”劉德寶深知發展成果來之不易,他既壯大自身,又帶動共富,與鄰近的5個村黨組織書記共謀出路,通過資源共用、項目共建、收益共享,帶動周邊村增收100萬元。
泰州市姜堰區俞垛鎮姜茅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姜慶中分享了“52個老板的南瓜項目”。為了打破傳統稻麥種植模式,姜慶中帶領村“兩委”班子到山東、鹽城等地取經學習,回村后打造貝貝南瓜種植基地,種植面積由3畝發展到300畝,股東由村集體、村干部發展到合作社、黨員群眾,貝貝南瓜成為52個“老板”的共富項目。村里還重點打造了智能溫室大棚、教育科普基地、親子休閑露營區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中心,實現村集體收入近130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2萬元。
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作為一名村書記,造福百姓是最大幸福。”宜興市芳橋街道金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蔣仲良一直在思考,在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如何造福全村百姓?為此,金蘭村在發展合作社之初就建立了聯農帶農機制,采取“租金保底+盈余分紅+工資收入”的收益分配方式,農戶每畝租金加分紅收入合計近千元。村里還每年投入400余萬元用于改善民生,為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慰問品,對困難家庭、貧困學子、大病患者等群體給予重點幫扶。
以服務繪制“形象素描”
辦實事,求實效,一切圍著群眾轉,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是“百名示范”書記的“形象素描”,他們樹起了務實為民的榜樣。
如何治理好社區、服務好居民?鎮江市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黨委書記孟家園總結的經驗是,把治理對象變成治理力量。京口路社區借助“銀行”這一概念,創新道德、食品、藝術、民生、健康、時間“6大銀行”服務模式,引導轄區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等不同群體,通過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存入”積分,在未來需要服務時進行“支取”,實現居民健康有人管、困難有人幫。孟家園說,“五星”走訪也是社區的一大特色,為防止出現上門無人的情況,社區干部“早看窗簾晚看燈”,同時根據困難程度和需求程度精準分類,孤寡老人、重殘居民等“五星”對象,每周走訪一次,低保戶、失獨家庭等“四星”對象,半月走訪一次。
通過“三提三知”工作法,“百名示范”書記總是能找到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接“燙手山芋”。連云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海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肖娜是本次交流中最年輕的“當家人”,她直陳“社區工作要不怕事”。2019年剛接手海連社區工作時,李肖娜只有27歲,群眾并不完全信任她。李肖娜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辦幾件群眾認為辦不成的事。她帶領社區“兩委”成員,用一個月時間走遍轄區每家每戶,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立12項問題清單。其中,停車難問題群眾呼聲比較大。李肖娜先后5次拜訪開發商,和負責人拉家常、談合作,最終說服他們修復閑置的停車場。趁熱打鐵,李肖娜又解決了修路、樓道清理等問題,用實際行動贏取了群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