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全街道15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的已有13個,年底預估村平均經營性收入能達到203萬元。還有不到1個月時間,希望大家抓緊沖刺!”進入12月,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街道開始盤點各村今年的“收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四保信心滿滿。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摸清家底是基礎。劉四保介紹,今年以來大廟街道在資源資產資金處理上拿出“三招”:啟用低效地、清理違規三資、加快土地流轉。侯集村黨委利用閑置資源建設小木屋門面房,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萬余元;孤山村黨總支“筑巢引鳳”,以廠房出租、服務5G產業園項目建設為集體經濟增收。“我們以村集體土地專項整治為抓手,全面推進村集體‘三資’清理行動,量化土地數據,盤活農村資源。”劉四保介紹,今年有效處置違規、低價、長期、條款不明確等合同260件,為優化資源利用率、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贏得了先機。
走進以皇冠梨聞名的大廟村,果農正忙著修枝,對來年的豐收信心滿滿。“今年4月舉辦了首屆梨花文化節,對銷售的促動很大。”村黨委書記朱從學說。一個“節”不僅把農戶和消費者聯結起來,還把科技、人才也鏈上了產業鏈。在大廟街道大廟村首屆梨花文化節開幕式上,有關單位簽訂了“院村共建”協議、揭牌了“梨園課堂”特色品牌。通過“院村共建”,徐州市農科院在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科技示范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大廟村更大的幫扶力度。“梨園課堂”則以科技助農、志愿助農等活動為主要內容,為皇冠梨提供花果管理、直播銷售等服務。
劉四保介紹,這是他們品牌引路、共建聯動的思路,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破題開局”。大廟街道綜合考慮各地各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自然環境、區位特點等因素,按照“一村一品”科學規劃,有效促進千畝皇冠梨、火龍果、爆炸桃、陽光玫瑰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為了提高品質,與農科院簽訂“院村共建”協議,聘請農業科技特派員指導種植,還把“新媒體”變成“新農具”,建好用好線上陣地,打造村“兩委”農產品代言直播間,推動皇冠梨等特色品牌轉型升級,實現村集體經濟與廣大農戶“雙增收”。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頭雁”領飛的能力很重要。大廟街道依托“先鋒講堂”,邀請“百名示范”村書記授課,以“書記講給書記聽”激發干事創業動力。建立“一對一”幫帶制度,邀請市農科院專家、“千名領先”村書記及“五星村書記”組建“村書記智庫”,與集體經濟收入后進村結對,形成“智庫幫著書記謀”的干事創業氛圍。街道還制定了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創收獎勵辦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行有方向、干有標尺、做有依據,實施村干部“基本報酬+考核報酬+創收獎勵”機制,激勵村干部擔當作為、真抓實干。 通訊員 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