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圍繞做好土地文章,探索平原地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路徑,開展了以推進農用地規模經營、閑散地開發利用、“飛地”抱團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村黨組織領辦“三類地”開發利用工作,通過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讓土地“黃金資源”發揮“黃金效益”。
日前,記者就臨邑縣農村黨組織如何領辦“三類地”開發利用,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采訪了臨邑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梁蕊。
記者:聚焦村黨組織領辦“三類地”開發利用,臨邑縣是出于什么考慮?
梁蕊:德州市委組織部牽頭推進農村黨組織領辦“三類地”工作,為我們做好土地文章、促進村民集體雙增收、為產業發展拓展空間提供了良好機遇?!叭惖亍遍_發利用主要考慮四點:一是土地資源優勢。全縣耕地99萬畝,農民人均2畝多,土地資源挖潛的空間大。二是臨邑在全國率先開展“三塊地”改革(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試點,為“三類地”開發提供了契機。三是“三類地”的開發利用可以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形成規模集聚優勢。四是“三類地”開發利用與農村黨組織建設互促共進。
記者:將分散的農村土地集中起來,小田變大田,農用地適度規模經營來增加效益,臨邑縣是怎么做的?
梁蕊:臨邑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糧食總產15億斤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萬畝以上。
我們以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為核心,構建了“企業+聯合社+合作社+農戶”的聯動發展機制,引導土地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破解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問題,促進土地集中流轉、統一管理、連片經營。
截至目前,全縣村黨組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257個。在一村一社基礎上,全縣抱團組建聯合社12個,實行種子、肥料、農藥等“統購”,耕種、防治、收割等“統管”,農產品“統銷”,每畝地年節支200元以上。為發揮農業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對接市場優勢,我們以合作社聯合社為平臺,對接農業龍頭企業25家,打造了“臨邑尚品”區域公用品牌,“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46個。
記者:臨邑縣是如何開展閑散地盤活利用,向閑置資源、邊角資源、廢棄資源要效益的?
梁蕊:通過摸排,全縣有2.4萬畝農村“沉睡”土地資源,主要是閑置宅基地、廢棄坑塘、殘次林地等閑散地,既閑置浪費,又影響村莊環境。為此,我們專門開展了集中清理行動,累計回收各類閑散土地1.4萬畝。對清理出的土地,由村黨組織采取“統一經營+邊角經濟”的方式,種植經濟苗木4600畝,建設光伏項目1350畝,打造了金銀花、黃花菜等富民產業2000畝,帶動集體增收932萬元。
各村黨組織還因村制宜,探索“共富工坊”“庭院經濟”“街巷經濟”“一塊田”等多元開發路徑。我們由村黨組織整合農村黨群服務陣地、閑置房屋、廢舊廠房等創辦了18個“共富工坊”,發展來料加工等簡易加工增收項目,年增加村級集體收入207萬元。理合務鎮大藺家村整理閑散地93.2畝,增加集體收入19.82萬元。臨邑鎮西邢村將村內閑散地塊,劃分成面積不等的“一塊田”,以“一元錢一平方米”的標準發包,年增加集體收入2.93萬元。
記者:臨邑縣是如何推動“飛地”經濟抱團發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梁蕊:“飛地”經濟產業園2023年6月份建成投產,園區產業定位為高端裝備智造,總投資2.5億元,占地312畝?!帮w地”模式的操作可歸納為騰空復墾、籌資興建、委托管理3個步驟。
我們對符合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的閑散地,清理復墾獲取節余指標后,通過村黨組織“跨村聯建”,整合村集體節余指標、閑置資金等,集中抱團在發展潛力大、投資效益好的產業園區興建標準廠房等“飛地”項目,委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聯建村按股分紅,實現以城帶鄉、工農互促。
園區建設采取“以地入股”“以錢入股”等不同方式建設“飛地”項目,以產生節余指標的村為主,同時吸收集體積累資金較多、有投資意向的村參與,形成“土地+資金”“強村+弱村”的聯合模式。參與村量化折股明晰產權,一般按6%—8%比例分紅,保障村集體充分享受土地長期增值收益。
記者:做好“三類地”開發利用,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臨邑縣還做了哪些工作?
梁蕊:在推進“三類地”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探索創新了“為民股份”的集體增收補充模式,整合村級閑散資金,縣財政等額扶持,投入國有平臺運營,按照8%收益,其中4%返回村集體,用于公益事業,另外4%繼續作為本金在平臺滾動,快速持續增加集體收入。我們將繼續深化“三類地”開發利用,做好土地文章,實施“百村示范、千村共富”集體經濟倍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