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板橋街道張艞村漁光互補項目建設現場,10余臺小型打樁機正火熱施工。“一半的樁已經立起來了,我們正在搶抓進度,為魚塘養殖戶春天放苗爭取有利時機。”工程項目部經理馮鉅程告訴記者。
去年10月,項目開工在即,但大型機器開不進去。施工方將問題反映到了板橋街道黨工委。街道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聯系附近園區企業,就近提供壓路機、鏟車等工程車輛,幫助推進進場道路施工。“平整路面用的材料也是張艞村黨支部協調來的廢棄炭渣。”馮鉅程說。跨河接通自來水存在難度,區街兩級相關部門便四處走訪并對接市自來水公司,很快從附近的東辛農場引來自來水管線,保障了現場施工和近百名建設者的日常生活。
在區級各部門和街道的通力推動下,該村依托1600余畝魚塘,喜提新能源、立體農業疊加項目,太陽能組件、升壓設備等將有序進場,推動投資5億元的光伏產業項目落地。
“張艞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但產業方面主要依賴附近園區企業的來料加工,受上游生產和市場需求的影響比較明顯。”“蹲點”板橋街道的區機關工委調研組發現了張艞村發展的短板,而今,漁光互補項目的順利推進無疑為村集體經濟開辟了新“賽道”。
板橋街道轄區內既有連續4年集體收入破千萬元的張艞村,也有產業薄弱、集體經濟負債的涉農社區。對此,區機關工委書記朱璋瑩支招:龍頭帶龍身,先富帶共富。2023年11月, 在區街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板橋街道黨工委聯系11家單位共同成立“富民興村黨建聯合體”,推動成立橋見幸福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促。“聯合體”引路,“龍頭村”牽線,目前已簽約5個項目,均由轄區薄弱村社主力承接,授之以“漁”,破解村社發展不均衡問題。
據悉,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連云區立足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圍繞林下經濟、休閑漁業、農旅融合等產業發展方向制定調研課題,踐行邊學習、邊調研、邊實踐、邊總結的“四邊工作法”,集中對典型案例進行實地考察和專題研討,推動復盤式剖析、定制式破題、反思式創新,努力做到“解剖一個案例、解決一類問題、帶強一方產業”。2023年度該區實施連島海上萬畝牡蠣園、高公島海鮮美食街、板橋漁光互補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6個,總投資7.7億元。
連云區依海而興,1600平方公里海域、118公里的優質海岸線,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旅游資源。去年年底,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3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連云區榜上有名。目前該區已經擁有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村(園)11個、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14個。深化第二批主題教育成果,該區正深耕農業產業化,接續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以農業產業體系轉型升級新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本報記者 朱秀霞 通訊員 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