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鑼鼓敲不夠熱鬧歡暢,開門紅呀咯紅四方……”1月25日晚上6點,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建明鎮西鋪村的大禮堂村民活動中心里熱鬧非凡,兩支村民文藝隊正緊鑼密鼓地開展迎新春的活動排練。
文藝隊隊長李艷枝告訴記者:“這兩支隊伍共有70多個人,平均年齡60歲,清一色都是女性,每天早上8點和晚上6點雷打不動地開展活動,已經持續了3年。自從文藝隊組建后,看電視、打麻將的人少了,連拉閑話的都少了。”
“每天和姐妹們一起跳舞很開心,哪還有空吵架呀?”村民孫鳳娥一邊忙著整理紅綢子黃扇子,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跳完了這支舞,我還得趕回去看守冷庫呢,那是我家自己投資了200萬元建的。現在,孩子們都大了,我們老兩口也開始安享晚年啦,以后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精神生活建立在物質生活的基礎之上,口袋鼓起來了,歡歌熱舞才能天天見。為了迎新春,忙碌的不止文藝隊,村民們也在院門前掛上了燈籠。鮮艷的中國紅,扮靚了一個個農家院,喜慶紅火的年味兒彌漫了整座小山村。可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個一貧如洗的小山村呢?
西鋪村素有“五山、六梁、九道溝”之稱,原是古代傳送公文的驛鋪,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隨著時代變遷,古代驛道作為交通通道,已完成其歷史使命,但沿線的大部分驛鋪名卻作為歷史文化遺存留了下來,西鋪村便是其中之一。
西鋪村村民自豪的,不僅有古老的驛鋪,還有“三條驢腿”的故事。上世紀50年代,西鋪村的王國藩領導本村23戶農戶創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因社里唯一的一頭驢,還有四分之一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因此被人們稱作“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該社以其“艱苦奮斗、勤儉辦社”的事跡和取得的成就聞名于世。
回憶往事,王國藩的孫女王秀紅深情地說:“我爺爺一輩子沒有享過福,但他留下的‘窮棒子’事跡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會一直激勵著我們!”
“我們這片土地不僅長出了糧食,還長出了‘窮棒子’,它是西鋪村的根,也是西鋪人的魂。這給了我壓力,也給了我動力。”對于歷史,西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杜合軍感悟頗深。曾在外經商的杜合軍2018年回到家鄉,擔任西鋪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后的杜合軍與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們一起鉚足了勁地干,很快便新建了幼兒園,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環境,實現了村內道路硬化,安裝了路燈,栽種了各種景觀植物,還在村里發展起了栗蘑產業。“我是在杜書記的指點下種植栗蘑的,現在一年四茬,收入挺可觀。”村民王德富開心地說。目前,他經營著板栗加工、油品加工和栗蘑種植等產業,也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如今的西鋪村,山上的栗樹排列整齊,油坊里晶亮清澈的核桃油、杏仁油等散發著陣陣香氣,包裝好的栗蘑等待發往全國各地……村里基于豐富的山場資源和地處燕山南麓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板栗、優質核桃等果品產業和食用菌栽培產業。其中,京東特色板栗3000畝,近4萬多棵,年產量400噸,年產值1000余萬元。這幾年,西鋪村還先后榮獲了“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河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北省文明村”等稱號。
未來,杜合軍謀劃著從村里拿出一部分土地,組織村民擴大栗蘑科學種植,增加收入。另外,他還準備以“窮棒子”歷史博物館為突破口,加快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輕干部教育基地以及企業教育基地的步伐。
杜合軍躊躇滿志地說:“信念要傳承,奮斗更不能丟。我們要傳承好古驛文化和‘窮棒子’信念,從‘農文旅、產加銷’入手,為西鋪村譜寫美好新篇章。”
本報記者 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