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茶花展開幕,鎮南部西山村的精品花卉展示園熱鬧非凡。全國人大代表、西山村黨總支書記陳東海全年的忙碌都與花密切相關。
漳平市被譽為“中國杜鵑花之鄉”,杜鵑花種植面積達5.5萬畝,盆栽杜鵑花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而西山村更有“華夏杜鵑第一村”的美譽,全村90%的村民從事花卉種植、銷售,西山村也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區的核心區。去年,陳東海圍繞西山村的杜鵑花產業做文章,探索打造“鏈上花”黨建品牌,以黨建優勢助力花卉產業發展,推動西山村的發展邁向新臺階。
由于消費結構變化,花卉產業發展遭遇瓶頸,花卉銷售額整體下滑,利潤縮水,直接影響到農戶第二年的生活生產。2021年剛上任,困難和壓力就擺在陳東海面前:如何讓杜鵑花走出大棚,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首先要解決產業發展問題,永福花卉的整體規模已經起來了,漳平臺品櫻花茶園的知名度也已經享譽全國了,我們可以借用旅游資源,推動我們的花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著思考與研究,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下,陳東海牽頭創建“鏈上花”黨建品牌,并創新組織設置,成立了漳平市第一個村級黨總支,下設直屬、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農家樂、電商等4個支部,把支部建在了產業鏈上。同時,建立了晾單評曬、季度會商等機制,讓產業發展思路一竿子插到底。2023年,在陳東海的牽頭下,杜鵑花博覽園、十里花街主干道提升改造、鄉村振興展示廳等項目均完工,進一步改善了花卉的基礎設施和宣介環境。
不僅如此,為加大產業培育力度,把黨員聚到產業鏈上,西山村開設杜鵑學堂,為花農常年開展花卉造型、花卉培育、電商等方面的培訓,陸續打造了花卉研究所、茶花品種園、鴻浩園等基地,培養了一大批的本土種植能手和致富帶頭人。“我們以前都是傳統的銷售,后來加入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它給我們提供了最新的銷售信息和一些技術支持,銷售額達到一兩百萬元。”永福鎮西山村鴻浩園花農黃艷說。
順應產業發展的潮流,西山村打造了永福第一個花卉電商產業園,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里從事花卉電商,形成“互聯網+花卉”銷售格局,開辟花卉網絡銷售新業態,帶動引領出“金興園藝”“花博匯”“新大山”等一批花卉電商“網紅點”,并輻射到周邊其他村,通過花卉電商帶動花卉產業提質增效。
理念一變天地闊。西山村形成了以花卉為核心的綠色產業鏈,2023年,西山村村民僅花卉種植人均純收入達2.8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21年的20余萬元突破到6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履職一年來,陳東海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形成多份鄉村振興調研報告。“現在,西山村通往民俗文化館路上,‘白改黑’工程已完美收工,下雨天不積水,花卉運輸更快捷了。”陳東海滿臉笑意地說道。道路改造不僅讓整個村莊更加整潔干凈,也能讓回家過春節的村民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在去年提交的議案中,陳東海建議將平潭經漳平(永福)至龍巖高速公路列入規劃并推動建設,進一步優化臺胞臺企的投資環境。據了解,該項目已進入編制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含項目建議書)階段,平潭至龍巖高速公路龍巖境內段工程路線起于漳平官田(漳州華安界),途經漳平官田、永福、新羅巖山,項目建成后將解決永福鎮無高速公路的問題,促進永福花卉產業發展,也將促進兩岸交流。
今年,陳東海關注的重點依然是兩岸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目前西山村正在創建4A級旅游景區,昔日老區落后小山鄉找到了機制活、產業優的致富路。
本報記者 林華維
通訊員 孫燕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