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田淑嫻帶著《關于鼓勵稻田種養循環模式,促進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來到北京,建議的源頭來自她6年的田間試驗和觀察。
作為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鋪鎮安豐村黨支部副書記,田淑嫻還擔任一家生態種養合作社的理事長。2017年,她帶著幾萬元積蓄回到家鄉當起了農民。“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打造一個現代農業莊園,考上大學就是為了更好地務農?!碧锸鐙拐f。
田淑嫻第一次養小龍蝦,就遭遇了青苔的“圍攻”。農戶告訴她,可以合理使用農藥,但這和生態養殖背道而馳,田淑嫻不接受。她想起讀研期間做的微生物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應用的研究,通過現代農業微生物技術調節水質,打造出了高效的“菌—藻—稻—蝦—鴨”生態系統,讓周邊農戶大開眼界。
這幾年田淑嫻練就了一項“辨水”的本領。2020年在央視《超級新農人》的舞臺上,田淑嫻從100杯取自不同環境的水樣中,認出了自家的池塘水,耗時僅180秒?!坝^察水的顏色、透明度和懸濁物就可以。”田淑嫻一句輕松的講述,背后是她扎在基地、改善水質的日夜忙碌。
從2018年成立合作社以來,從當初的10畝蝦塘到現在1200畝基地,不僅上了規模,更上了高科技,實行系統化、模塊化管理。合作社吸收了200余名社員,還有30余戶種養大戶。新春過后,田淑嫻召開合作社會議,向社員透露了今年的新動作?!拔掖蛩阍圏c兩個新項目,一個是在稻田里養鱔魚,發展‘稻、蝦、鱔’新模式,另一個是在緩坡上種金銀花?!鄙鐔T們聞言,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