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冀屯鎮,擁有國內單產最大的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線,日產金針菇300噸,年產值3億元。與此同時,冀屯鎮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擁有1.2萬座食用菌大棚,年產食用菌2.25億公斤、產值超10億元。
記者走進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站在兩排金針菇培育車間抬頭望,只見傳送帶上是一筐筐成熟待采的金針菇。順著金針菇傳送方向往里走,車間里,去膠片、去瓶、切根、分類、包裝的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冀屯鎮與星河生物可謂強強聯合。雙方自2012年“牽手”以來,已攜手走過12個年頭。談起這段互惠互利的“姻緣”,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回憶說,時間要回溯到新世紀開始前,從冀屯鎮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說起。
冀屯鎮地處衛河北岸、太行山東南麓的平原地區,是傳統的農業鄉鎮。1998年,趙化錄來到冀屯鎮擔任黨委書記。有一次走訪調研,趙化錄來到麻小營村,村民曹永軍家的平菇大棚引起他的興趣。
“種這個能掙錢嗎?你們懂技術嗎?銷路好不好?”趙化錄拉著曹永軍,一口氣問了3個問題?!拔覀兎N兩年了,技術不難,銷路還行。”曹永軍的回答,讓趙化錄的眼睛亮起來。他圍著曹家的大棚仔細打量,“是簡陋的土棚,土墻上扎一些竹竿,再覆蓋上塑料薄膜,建設成本不高?!?/p>
帶著初步結論,趙化錄隨后開展深入調研,調研結果喜人?!耙粋€大棚差不多3分地、7000袋菌袋,每個菌袋能出3—5斤?!壁w化錄算賬給記者聽,“就按平均每袋出4斤、每斤5毛錢來算,4個月時間一個棚毛收入是1.4萬元,除去六七千元的成本,還有七八千元?!?/p>
接下來,趙化錄一邊發動黨員干部帶頭示范,一邊為種植戶協調產業發展資金,還請來專家手把手教種植技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用菌種植在冀屯鎮呈星火燎原之勢,2003年全鎮達到了戶均1座棚。
跟隨趙化錄的講述,這一幕幕猶如電影畫面般,在記者眼前快速鋪陳開。然而,現實遠比影視劇更跌宕。隨著食用菌規模擴大,銷路問題隨之而來。有人要把雙孢菇、平菇都堆到鎮政府。趙化錄千方百計穩住種植戶的同時,派出兩名干部到省內外大型市場考察,了解食用菌的占有量和銷路。
“大冬天的,大家頂著西北風,裹著軍大衣,挨家挨戶塞傳單。”當年的艱辛,趙化錄記憶猶新,“好在有驚無險,當年全鎮1萬余個大棚、2億余公斤食用菌,沒有出現滯銷?!蔽C的成功破解讓冀屯食用菌因禍得福,不僅在省內外打響了名號,還建立起面向全國的銷售網絡。
趙化錄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2010年,他在網上捕捉到一個重要信息:國內首家食用菌上市企業、廣東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在河南投資建廠。電腦屏幕前的趙化錄很興奮,他將自己的QQ名改為“夢想成真”,帶著讓星河生物落地冀屯的夢想,四下廣東洽談合作。
“星河生物是高科技食用菌生產企業,對冷鏈要求極高、對電力需求極大?!壁w化錄回憶說,在尚未得到對方肯定答復時,冀屯鎮就著手建設變電站,并明晰廠區土地產權等。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經過長達兩年的籌備,冀屯鎮讓星河生物看到了誠意,更用行動堅定了對方的決心。2012年,投資11億元的星河生物項目落戶冀屯鎮。
企業建在家門口,周邊村民有了就業機會,冀屯鎮食用菌產業也走得更遠。如今,冀屯鎮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但冀屯不止有食用菌。趙化錄告訴記者,冀屯鎮以“東西南北中”為區域劃分,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戰略布局,打出了“產業、文化、旅游”三張牌?!皷|部打造以紅色文化為主導的文化旅游品牌,西部全力打造綠色食品工業園,南部打造以生態農業、特色果蔬種植、鄉村旅游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對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趙化錄的底氣是冀屯鎮的“三支隊伍”?!班l鎮工作千頭萬緒,光靠一個人,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干不完、干不好。”堅守冀屯鎮26年,趙化錄明白隊伍建設是干好事業的基礎,他注重對村黨支部書記的選管育、對黨員示范作用的發揮以及對群眾干事積極性的調動。
“村書記難選更難當,不能一選了之,扶上馬更要送一程。”村里的工作包羅萬象,但能調動的人財物資源有限。趙化錄體恤基層干部的難處,在冀屯鎮實行“鎮村一體化”,從鎮域層面協調各種資源,幫助村里解決急難愁盼?!坝脤崒嵲谠诘男袆?,讓群眾得實惠,讓村干部得威信?!壁w化錄告訴記者,冀屯鎮還出臺了相關政策,完善了優勝劣汰機制,鼓勵干部想為敢為。
“近期為了方便大家服務‘三夏’,咱這兩周都不再開會了……”去年6月,趙化錄在會議上宣布“近兩周不開會”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并被網友點贊。記者提起這件事,趙化錄笑笑表示,冀屯鎮的會議一直都相對靈活,目的是將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敝小敖饩取背鰜?,騰出更多精力服務群眾、發展經濟。
精力用在哪,成果也就出在哪。去年,冀屯鎮33個村中,村集體收入100萬元以上的2個、50萬元以上的6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萬元。如今的冀屯鎮,能“啃硬骨頭”的村干部與一呼百應的黨員、村民代表,凝聚起一股巨大的發展合力,推動著冀屯鎮這艘大船“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