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只有到人民群眾中去,才能使黨的方針政策得到更好貫徹。今年以來,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用好干部下沉工作隊,充分發揮這支隊伍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日,本報記者專訪盧龍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曉東,看盧龍縣黨員干部如何“聽群眾音”“暖群眾心”。
記者:目前盧龍縣選派干部下沉工作隊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曉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惠民政策有沒有落實到群眾的身上,群眾最有發言權。為此,盧龍縣堅持以“為民辦事”作為“出發點”,以“嚴管厚愛”作為“著力點”,以創新活動載體作為“切入點”,讓24支工作隊充分發揮作用。
雖然下沉時間不足5個月,24支工作隊已走訪群眾7357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30余項,認領實事187項,涉及道路邊溝修葺23500延長米、路燈安裝365盞、村“兩室”改新建15座、解決遺留問題7項等民生實事,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記者:對于下沉干部的管理,盧龍縣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曉東:我們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開展了常態化“解題攻堅”,圍繞盧龍縣各村多年來想辦成卻沒辦成的事,以及群眾急難愁盼的事,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和下沉工作隊隊長開展“千名書記解難題”活動,即各隊認領年度實事清單,并在村內人員聚集地集中展示,讓群眾督導起實效。
其次,我們開展了深入式“交流互促”,在下沉工作隊“五聯共建”活動中,通過創新活動載體,深入開展“我在你村當隊長”“我做你村志愿者”等活動,推動村與村之間的“黨建聯建、資源聯享、人才聯用、治理聯促、美麗聯靚”,并按季度召開了下沉干部座談會和實地觀摩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涌現出不少值得推廣的好做法,例如:河北省商務廳下沉干部將“盧龍甘薯”申請為河北省首批“凈菜進京”商標授權產品;秦皇島市政府辦下沉干部為困難老黨員協調愛心款5萬元……我們已經將這些優秀做法在全縣范圍內進行了推廣。
第三,我們開展了全過程“動態保障”,成立了下沉干部管理辦公室,做到全流程服務,并建立了“工作動態月晾曬”機制,將工作動態及時反饋至各級派出單位,強化派出單位的保障作用。針對黨組織軟弱渙散村、信訪問題突出村等不同情況,我們還協調組織、農業、信訪等7部門成立聯合指導組,通過編纂《典型案例》《涉農政策匯編》等方式強化指導,做到疑難政策隨時解答、農村經驗及時共享,切實發揮派駐縣保障作用。
記者:對于下沉干部的管理,盧龍縣后續還會出臺哪些辦法將工作落細做實?
劉曉東:下一步,我們想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千方百計辦好事。為此,我們將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做到“四必談一走到”,即“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脫貧戶必談,全村所有戶都要走到。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群眾期盼,找準工作的方向和突破口的基礎上,開展慰問活動,心貼心送去關懷,幫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組織第一書記常態化解題攻堅,結合大走訪結果,回應群眾訴求,解決村莊發展問題。
其次,健全“三項機制”,腳踏實地干實事。建立“動態+簡報”晾曬機制,每周對所有工作隊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匯總梳理,形成工作動態進行公布;每月對駐村工作的好做法、好典型進行篩選歸納,形成駐村簡報,不僅向所有工作隊通報,也向派出單位進行通報。建立“定期+即時”調度機制,縣委組織部將采取“月度座談交流+季度觀摩拉練+半年工作述職”方式,給大家交流展示的平臺,交流互促,共同提升;建立“督導+通報”考勤機制,圍繞“駐村干部每月至少保證在村工作20天,節假日至少有一人在村值班”的要求,開展督導檢查,有空崗、漏崗等問題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采取全縣通報、扣除經費、組織召回等措施,確保駐村干部在崗在位。